今日重阳节,王老伯老两口本已到了含饴弄孙的年龄,每日还要很早出门摆摊,养家糊口,替儿子养老婆孩子,还债,还险些把住了几十年的老屋也丢了。
他们租住在弟弟老家的房子,就在马路边,出摊收摊都方便。他们自己的老屋离马路远,进出曲里拐弯,很不方便。前两年被小儿子偷偷以10万元抵押给了别人,老两口起早贪黑、拼死拼活攒些钱,又赎了回来。
老两口是小镇上最早做蔬果生意的,最红火的时候在小镇的中心地段租了几间房子,卖各类生鲜货品,也养大了两个儿子,替他们娶了媳妇。
大儿子后来另立门户,跟着自己媳妇到附近另一个小镇安家落户。小儿子厌倦了家里的小本生意,一心想发大财,听从朋友的建议,投资洗浴中心,失败后,又整天逗留在牌桌上,欠下了不少钱后,一拍屁股走了。丢下病殃殃有糖尿病的老婆和上小学的孩子,都靠老两口的蔬果摊维持生活,还时常有讨债的人上门。
儿媳妇做不了重活,长年需要打胰岛素维持,每天只帮着老两口做做中午饭,去年撑不住撒手走了。孙子也熬到了初中毕业,在附近工厂找了一份工作,每个月挣3000多元,交给奶奶2000多元,由奶奶替他保管着。这些钱,当奶奶的也不敢动,孙子以后花钱的时候还多。
小儿子今年夏天偷偷跑回来一次,他不是一个人回来的,在外面又找了一个二婚的女人,同她生了一个女孩,女人还带来了一个十来岁的大女儿。也没什么规矩,住在这里时把家里翻腾得乱七八糟。
虽然生活担子沉重,王老伯老两口倒没有愁眉苦脸,日子还得照常过。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来讨债的人也都是周边几十年的乡亲,有的还是本家亲戚,老两口也没好气:当时小儿子借钱时,怎么不和他们老两口说一声呢?现在要债找上门,他们也没钱还。
日子就这样苦巴巴地熬着,王老伯老两口带大了自己两个儿子,现在都是六七十岁的人了,还在自食其力,没有儿孙孝敬,孙子辈的事还得继续管。大儿子还生两个老人的气,认为老两口一直在替小儿子出力。小儿子如果争气点,自己承担起当父亲、丈夫、儿子的责任,老人也不用那么受苦了。
这样的事,在农村乡镇还不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