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区块链社会学
荣宝斋的社区经济模式

荣宝斋的社区经济模式

作者: 沛文沛语 | 来源:发表于2020-09-17 23:13 被阅读0次

    荣宝斋至今已经有300多年的历史,是驰名中外的老字号,坐落在北京市和平门外琉璃厂西街,主营书画用纸、笔墨砚台等文房用具。
    荣宝斋的前身叫松竹斋。创办者是一个浙江人,姓张,他最初是用其在京做官的俸银开办了一家小型南纸店。后来松竹斋逐渐没落,传到第二代就已经处在破产的边缘。老板的儿媳张李氏“三顾茅庐”请来绰号“智多星”的庄虎臣负责经营。松竹斋打破了当时东家与经营者分成,东家占大“股”的惯例,按四六分成比例和东家分享经营利润,并规定东家不准无故干预店铺事务。
    在职业经理人庄虎臣领导下,松竹斋于1894年改名为荣宝斋,取“以文会友,荣名为宝”之意。庄虎臣说服了东家花300两银子捐了一个官——七品芝麻官,方便到朝廷里去,以方便知晓哪些人调离了,哪些人补缺了。然后他把这些人的出身、怎么晋升的等信息都抄到《缙绅录》上。从现在的角度来看,《缙绅录》就是一本现代版的人事变动杂志。
    我们看到,荣宝斋的初始目标用户选得很精准,以官员为目标顾客,从一个很细的群体开始切入。为了切入这个市场,荣宝斋并没有急于展开推销,而是做了营销,围绕走进目标顾客而做了一系列和销售无关的事。营销是一件事情,做这件事的目的是构建起与用户之间的关系,从而通过持续的、能够深化与用户关系的事情,建立起与目标顾客的强关系,成为“朋友”。荣宝斋通过走进目标用户关心的官场的生活方式,解决官员们担心和关心的很多事,逐步赢得了信任。
    由于把资源配置在营销上,荣宝斋若能把官员们背后的裙带关系、里面的门道都能理清楚,那些官员就会陆陆续续到荣宝斋来。
    第一天朝廷的任命,第二天《缙绅录》里就更新了,所以官场里的那些图谱,我们叫作人脉的拓扑关系都可以在《缙绅录》里面查阅到。由于资料来源为皇宫第一手且极其可靠、及时,再加上制作讲究,荣宝斋印制的《缙绅录》很快成为朝中大小官员的抢手货。
    庄虎臣做了这个事,官员们慢慢都来了,荣宝斋从中发现了商业机会。来的官员,大多刚下朝,还穿着朝服,这样没法逛琉璃厂,于是庄虎臣就专门做了个茶室当作衣帽间,让他们把朝服换下来,等走的时候再穿上朝服回家。
    庄虎臣问他的一个小伙计,也是东家的儿子。他说:“我花那么多银子,去办那么多事情,花钱买吆喝,你对这事怎么看?”伙计答道:“来的这些人可不是一般人,你做的事情也不是买吆喝,他们来了,一来二往,你就有机会去做别的事(推销商品)。”庄虎臣对他的伙计评价:“你小子上道了!”
    持续走进官员的需求,光做这些还不够,庄虎臣发现最近光绪皇帝命令采买司的官员专门为宫廷采购文房四宝。庄虎臣于是就去结交这个人。他怎么结交的呢?自嘉庆年间,凡是谁做了事情(皇帝)就要表彰,表彰的时候都要写一个“福”。所以赐福就成了家常便饭的事情,采买司采购的时候就要多采购些写“福”字需要的笔墨纸砚。
    庄虎臣告诉那个官员,皇帝经常要用什么笔;在冬天的时候,笔的底部是冷的,需要温一下,温好了写就比较顺;温笔用什么来温、来烤;皇上还有个特点,写一个字,换一支笔,他要写几幅,就要换几支笔。所以庄虎臣把这些经验告诉采买司官员,采买司官员的职责就做到位了。他就要感谢庄虎臣。庄虎臣再送采买司官员一些荣宝斋监制的东西,让他体验一下这些东西。那个采买司官员体验完了,就知道这里的东西比别家的要好,再加上他非常感谢庄虎臣,采购自然就落到荣宝斋的头上。
    庄虎臣有多么用心,花300两银子去捐一个官,然后去抄榜,抄榜以后去编《缙绅录》。最后荣宝斋起来了,其他店铺几乎都倒闭了。为什么?荣宝斋所做的一切就是以《缙绅录》为纽带,建立了一个官员交流的社区。通过社区深化了与这些官员之间的关系,从而将这些官员的需求绑定了。
    这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荣宝斋建立的理念:以文会友,荣名为宝。百年老店,变的是生产技艺和包装,不变的是其内核——对于消费者需求的把握,对于他们生活方式的洞察。这才是企业基业长青,细水长流,连绵不绝的根基。《社区商务方式:传统企业互联网转型案例》


    在前工业时代,有很多社区经济的模式,其实非常值得我们在数字经济时代再做一遍。有很多思想是相通的,只是技术不同。技术没有决定性,技术只是决定了边际成本,决定了社区组织的边界不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荣宝斋的社区经济模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axdy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