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在客厅坐着看电视的老爸,老年痴呆症,说话颠三倒四含糊不清。
回想对爸爸的感情,更多的是因为恨。恨他在我小时候喜欢狗狗,想要养狗的时候,他说我 玩物丧志;恨他在读书期间天天中午让我吃面条;恨他在我大学毕业后,主张我去找工作赚钱,而不是考研;恨他在考研当天换场中饭的时候,当着同学和我男朋友的面说:去工作最好,考研你考不上的;恨他在我与婆家相处的非常不愉快以及痛苦的时候,还声声的告诉我,要去工作,要和老公婆家 在一起,不要回来......
毫无防备的跳出了为家庭牺牲的剧情,只需要一篇文回想这些事情没有发生之前,和爸爸的关系是怎么样的呢?记得有次非暴力沟通工作坊,讲师让我们回忆小时候开心的瞬间,我一点都想不起来小时候和爸爸妈妈之间发生的事。唯有一些碎片画面,我 坐在爸爸 自行车横架上,他带我出去 ;下雨天盖着雨衣,透着雨衣下缘,看着湿漉漉的石板路不断向后掠去;爸爸陪我玩的时候,总在离我一米远的地方让我抓他,我总是抓不到。
毫无防备的跳出了为家庭牺牲的剧情,只需要一篇文我想我爸他,可能真的对我很严格了,在这严格之下,我感受不到爱。
直到前两天看到了这么一段文字。
很多的母亲,因为养育孩子非常辛苦,人生也有很多的苦辣辛酸,很容易在孩子面前抱怨自己的丈夫。这种无意识的举动,很容易割裂孩子与父亲的连接,孩子承接着母亲的情绪,带着有色的眼镜去看自己的父亲,这种情况下所看见的父亲是极其不完整和片面的。
毫无防备的跳出了为家庭牺牲的剧情,只需要一篇文
我对妈妈最直观的印象就是,爸对她特别不好,这种不好并没有实质性的不好,就是舍不得给妈妈花钱,也不愿意让妈妈出远门赚钱,希望妈妈照顾好家里, 照顾好孩子,在此基础上,开销最少的钱,为此,妈妈对爸爸怨气极大。
我现在也不清楚,对爸爸的恨是因为我真的恨还是承接了妈妈的恨。
但是很清楚的是,我有了孩子后,一直走不出的坑就是对家庭的付出感和牺牲感——孩子是我一个人能生出来的吗?一天到晚工作工作,你倒是拿钱回家啊。一直不能接受丈夫把孩子家庭全丢给我,主妇三年,噩梦三年。
毫无防备的跳出了为家庭牺牲的剧情,只需要一篇文后来选择和丈夫分开住,学习了PET父母效能训练,NVC非暴力沟通等课程后,慢慢疗愈开朗起来,和丈夫的关系也一年比一年缓和,但依然总觉得在哪卡住。
我们需要发现和尊重这样一个存在:在现代社会里,进化的社会分工和文化的观念中,养育孩子是母亲的责任。妈妈们必须看到这一点,在尚不能改变之前,看到这样的存在,会使我们变得理性和明智。
尽管我们一直鼓励父亲参与到养育当中来,但父亲的社会角色和男性特质决定了他不可能和母亲一样的事无巨细。所以,停止对父亲的抱怨,尤其是在孩子面前,帮助孩子和父亲连接,更多看见对方的付出,欣赏对方的品质,让父子彼此相爱。
不能试图把父亲改造成母亲,因为孩子已经有母亲了。
看到这个文字的时候,瞬间身体一松,虽然不认可社会强加给自己的身份——妈妈、女性,但放弃和其对抗也是一种智慧。好像了解到真相之后,对于丈夫的忙碌,多了一份理解,对于自己的身份,也多了一份释然。
在尚不能改变的事情面前,改变自己也是一种共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