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7年接触简书,我对简书的观感从兴趣缺缺到有点兴趣再到现在的每天不打开就不行的地步,
经常浏览学习别人的好文章,给优秀文章点赞评论。
从今年开始我也尝试发表自己的拙作,虽不说成果几何,但也算小有收获。
归结起来,尽管原因多方面,但最深的体会就是善待简书,用心写作。
在我看来,正是基于这点,我加班熬夜写稿不觉辛苦,阅读量少不曾气馁,收到点赞欢欣鼓舞。
归纳来,主要有三点感悟:
每一次写作都是灵感的迸发,激情的折射。
灵感源于日常的积累,激情催生前进的力量。
玩文字游戏出不了佳作,靠文字拆合拼凑也难出精品,急于求成靠数量求质量更不可取。
写作必须真情实感,靠真实体验,靠真心感悟;老生常谈,讲大家都知道的道理,说索然无味的话,缺少独特思想与个人风格的文章势必入不了观众的“法眼”、“公心”。
当然,灵感也来不得想当然,更不能胡说八道、漫无边际。
俗话说:成功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
但假如没有辛苦付出,灵感将无从谈起。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写作要靠激情带动牵引,只有笔耕不辍才能才思泉涌。
每一次写作都是思想的整合,文笔的凝练。任何有价值的文章都在于出思想,那些不经过仔细揣摩、认真思考的轻易动笔都是无中心的漫谈,无价值的呻吟。
我认为写作者都应秉承这样的理念:思考不深入不动笔,自己不满意不投稿。
用心写作需要怀着把每一次当成第一次的谨慎态度,需要考虑的是自己写的稿有没有出彩处,能不能打动人,是不是经过深思熟虑;
下笔前首先要整合思想,我到底想说什么,到底要向别人传达什么信息,这样写是不是最好的表达方式,要尽量接近一针见血、入木三分的境界;
要注重语言表达的通俗,精练,一字一句推敲琢磨,看贴合观点紧不紧,看用词准不准,看有没有啰
嗦之词、赘述之言,极力用最简洁、精炼的语言表达思想。
每一次写作都是工作的拓延,理性的融汇。
写作要靠感悟。感悟又从哪里来?靠的是实实在在的工作和生活,要紧贴工作和生活写作,要用写作来推动工作,享受生活。
工作来不得半点焦虑,写作也虚不得,夸夸其谈、想到哪说到哪,缺乏针对性的写作,没有指导意义,也就失去了自身价值。
但写作又不能记流水帐,一股脑地说到底。
这需要梳理分析、归纳总结、抓住重点,需要抓住客观、透过表面看本质,需要说到要点,确保落点实。
要做到这些,关键在于一种全局的把握,理性的思考。
每一篇文章都应强调“百花争妍”、“不人云亦云”,
但这并不是说“求新”、“求奇”就可以不顾实际、不加思考地说一些过头话,让情绪主导思想,图痛快“激情昂扬”。
有价值的文章一定是建立在充分掌握材料的基础上,对工作和生活的理性思考有感而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