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句话,对也不对,为什么这样说?真理是无需检验的,真理即是真理,譬如实验即是实验,不是试验,试验是不确定不完整的、需要探索的。所检验者,是人认识的“真理”,即检验人所认识的“真理”的完整性与正确性,而非检验真理本身。实践做的事情是让人接近和认识真理本身,而并不能检验真理本身。假若要说是检验,那末检验的对象只是人认识的“真理”。
(二)短短的分别,是为了长长的相聚;一时的分离,是为了长远的相守。假如不能忍受这短暂的分离,就不能享受长久的快乐。可是,我们确乎是难以忍受这痛苦的短别。然而,为了恒久的相爱,请忍受暂时的煎熬吧。难道不能一刻也不分离吗?实话说,还真的不能,能不分离的人们太过于稀少。贪图一时的快乐,而不想长久的快乐,只想一时的相爱相守,那就一直看着小心思吧,就保持着短暂的相爱相守吧。假若要看大心思,那末短暂的分离请接受吧,不要埋怨。(客观的条件决定的,但也是可以由人改变的现实)。
(三)留一些空白给未来吧,青年者的爱恋如火一般的炽热,却也如潮水一般的迅速退去。他们用力过猛,没有留一丁点儿的余地和余力。所以,往往在激情过后,就没有东西可以维系情感。留一些东西给未来吧,不要全部都透露完了,不要把全部都竭尽了,请留有余地吧,让情感和感觉在静静中酝酿出更深沉的更有韵味的东西,让情感和感觉走得更加长远,直到生命结束吧。不能在静静中酝酿,爆发得猛烈反而将个人的生命的质感厚度削减了。
(四)受天命之感召,断魂魄兮今宵。人之殒命,无非天葬(病殁、老去、意外)、人祸、他戕、自戕。自杀不也是个非常容易的事情吗?至少它是有选择性的,选择以哪种方式自绝生机。上天今天之所以还没有让我自戕,是因为还没有到这样的时间,只要思想和客观条件到达,自戕也不是不可以。所谓想想什么大好青春、美丽人生、亲人父母的话,不必说全是假话、毫无道理,但是有一大半是假话。自戕不是像小孩子的意气用事,一时撞上脾气,胡乱来的行为,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经过考量的行为。真要自戕了,定然是要经过精心谋划。
(五)亲情、爱情、友情之间存在一定的转变关系,没有哪个是所谓的最高形式的情感。只要情感是真挚的、诚实的,那末它就是宝贵的。难过的地方在于,我们不能看见每一种情感的宝贵,而往往认为某一种的情感高贵于其它的情感。每一种情感带来的体验或许会有不同,但是不同的体验并不能成为漠视和贬低其他情感的理由。是不是存在多种情感存在于一体的可能呢?我觉得是有这种可能,主要是人们到底是怎么思考这样的事情,因为开始热情,后面懈怠是人们常常做的事情。而且人们也常常分不清相处的界限,对别人的事情大包大揽,频频插手,最终的结果就是情感和关系的崩溃。
(六)我们似乎很难认识到什么是真理,真理不分好坏。实际上,真理只是按照其本来的规则运行罢了。人的社会运动和实践无不是在真理下运行,违背真理就会运动和实践就会失败,只是毫无疑问的。虽然真理本俩存在,但是人们认识真理和验证自身所认识的“真理”都需要时间,也可以说人的认识需要不断发展。不管个人的品行如何,只要他不违背真理而行事,那末他就不会失败。自然存在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那末,人类社会中存在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也不足为奇。而人们的思想和言行都是受到人类社会的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的拷打。在依靠真理的情况下,在拥有着不错的权势和财富的情况下,人们的目标和理想决定了人们的实行手段和结果是什么样子。所以,人们的认识被愚昧和被蒙骗也就实属正常了吧。只要“真理”认识的更多更深,那末就会更有把握按照“真理”办事。但实际上,我仍是对此感到疑惑,这种似乎也并不完全正确,它仍然有着极大的缺陷。唯有在往后的生活中,学习时间思考,慢慢揪出更多一些的东西。且不做多谈,现在多谈都是无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