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太导师往往墨守传统,曲解律法,在上-帝的律法理加添不少规条,其中一些不是上-帝的本意,例如一条就是憎恨仇敌。
在犹太导师的翻译里,“人”单单指的是犹太同胞,从中可以看出,其余的都是仇敌,包含了恨仇敌的意思。
慢慢地,人们出于对犹太导师的尊重,就认为只有犹太人才是朋友,才值得他们去爱,其他民族的人生来就是他们的仇敌。这个翻译有问题,按照传统去理解“爱人如己”,加上他们鼓吹仇视外邦人的观点,结果就有人相信了要仇恨你的仇敌是来自上-帝的律法规定。
其实,上-帝的本意要求我们禁止伤害别人,更要我们爱人如己。这样做,才能让上-帝高兴。如果能让上-帝高兴,我们就要努力去做才行。
对人表现爱心的方法,就是按照利未记的说法:“不可报复,不可对人怀恨在心。”
这个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也就是说,有些人对自己的同事、同学、亲戚或者家人怀恨在心,甚至长达数年之久,一直都是缘分难平,无法宽恕,不能放下,无法饶恕。
我们可以想一下约瑟的例子。
约瑟有十个同父异母的哥哥,这样的家庭相比较而言,十分复杂,人事错综复杂,因为约瑟非常聪明,就得到父亲的宠爱,因为宠爱于一身,约瑟就遭到了哥哥们的嫉妒,继而是恨,恨就产生了杀意,结果哥哥们就将约瑟推进一口井里,幸好井里没有水,约瑟就没被水淹死,遇到路过的埃及客商,就将约瑟卖给他们带回埃及,哥哥们将约瑟的衣裳做了手脚,回去告诉老父亲说约瑟死于非命,被野兽吞吃了,只留下一件彩衣。约瑟的父亲当然知道这件彩衣,这是他专门给约瑟的,也正是这件彩衣,才让哥哥们的嫉妒升级,结果就痛下杀手将约瑟开始想杀死,后来就改变主意,卖给埃及人为奴隶。
约瑟的父亲万万没想到会这样,事态发展到无法控制的田地了。
约瑟后来当了大官,十个哥哥穷到要饭,去求他的时候,他没有记仇,没有以恶报恶,这个时候,他拥有强大的能力和权力去施行报复,但是,约瑟选择了宽恕,他没有一直怀恨在心,而是时刻想着上-帝的仁慈,对人的厚爱,他完全顺服上-帝,实践出来上-帝深爱世人的原则。
约瑟不记恨自己的哥哥,没有报复,反而原谅他们,为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值得我们学习,他的动机和初衷其实很简单,就是相让上-帝高兴。我们也一样,如果想要让耶-和华高兴,也要学习约瑟的榜样。
我们口头上说爱,其实要实践出来,因为爱别人就跟愛上-帝一样,不仅是一种感觉,而更应该有行动来支持,爱心和行为应该相一致才行。
再看看上下文就明白,以色列人要容许困苦的人和侨居的人,去拾麦穗,或者收取其他剩下的庄稼,这样就不会饿死。
以色列人不可偷窃,也不可欺骗,也不对同胞弄虚作假。这些都是实践爱人如己原则具体事例。我们都要在这些小事上努力实践出来这项原则才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