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老了,总是遗忘,有时候甚至分不清左手和右手。 唯一忘不掉的,是她自己的孩子。忘不掉孩子们的生日,大概她也知道自己的记性不佳,便在日历上找到那些日子,然后叠起来,用以提醒自己。
看到炊烟就看到母亲,一丝风也没有的时候,炊烟笔直笔直的,那很像年轻时候的母亲。可是一阵风就会将那笔直的身段吹弯,就像现在佝偻着的母亲。她用褶皱,用后半夜的一盏台灯,用老花镜,用哆哆嗦嗦的手,用手上的针线......爱着我们,却极力不发出声来。哪怕一声轻咳,都埋在一块柔软的巾帕里。
柴米油盐,是这一生和母亲最亲密的事物。(厨房是母亲的舞台,围裙是她的道具,锅碗瓢盆是她的乐声。)即便在艰苦的日子里,母亲也总是认认真真地做饭,从来不对付。都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可是母亲却不一样,没看见她用了多少食材,却总能变着花样地做出许多可口的饭菜来。灶台底下的火焰,总是忍不住窜出来为母亲鼓掌。
今夜我想念母亲。可是我无法回到她的身边,希望故乡的风别把我家的炊烟吹的东倒西歪,因为母亲在炊烟里睡着了,她累了,让她多睡一会吧,借着炊烟的暖。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意思。(2分)
佝偻:原指身体不笔直的样子,文中指炊烟被风吹弯,就像母亲身体不笔直的样子。
1.本义:反义词否2.文中义:定主代
2.请你说一说画横线句子的妙处。(3分)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亲勤劳的特点,表达了"我"对母亲赞美、敬佩之情。
1.手法:修辞、描写(人~环)
2.特点:生动形象
3.情感:表达了
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母亲的形象。(3分)
从忘不掉孩子,不敢轻咳可以看出这是一位疼爱孩子、伟大的母亲。从一生都在认真做饭可以看出这是勤劳能干、任劳任怨的母亲。
人物形象
1.事情 从...看出
2.人物描写
4.你认为该文题目好不好?说说你的理由。(4分)
1.好!
2.题目新颖,吸引读者
3."炊烟"文章线索,贯穿全文
4.交代了文章写作对象--母亲
5.暗含了文章中心,写出了母亲勤劳的品质,表达了"我"对母亲思念之情。
1.新颖:吸引
2.线索:贯穿
3.交代:对象
4.暗含:中心(品/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