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说》最后一期的辩题是“我不合群,我要改吗”?

导师们在发表自己的意见时,蔡康永老师提到,熊浩的“无我”这两个字让他非常火大,他所提倡的是我们可以为自己活一次,我们每个人最后回想自己一生时,都想让自己活的与众不同,活的很自我,我们讲这个人很合群的时候,难道是赞美吗?那个里面永远都有贬义,就是这个人好爱热闹,这个人好没个性。
所以,我不合群,我要改吗?
这个首先看合什么群?如果这个群跟自己没啥关系,对自己没什么作用,那就做自己,不要改。
比如说,单位里总是有人站队,分小集体,而自己个性是站哪边也不愿意,想保持中立,又好像不合群一样。其实,这时你可以有两条路可选:一是,不加入任何一方,就是中立。同时充实自己,有时间可以学点别的技能,比如考个证,学习写作,报个班,有能力后,自己可以跳槽,不要把时间放在无意义的事情上。二是,继续混日子。
这个群可能不适合自己,加入别的群
奇葩说里,菊姐讲到自己以前在学校也是不合群,后来加入101以后,觉得还不错,挺合群。
奇葩说里面的很多人在自己原来的领域,可能都不太合群,但他们加入奇葩说后,所有不合群的人组成了一个群,变得合群了。
颜如晶是个很内向的姑娘,小时候还有点自闭,有陌生人在场时,都不敢说话,但你看她打辩论时,充满激情,说话有条不紊。
她参加了五季奇葩说,最后虽然她没赢得BBking,但她仍然是最棒的,因为她赢得了自己。加入了辩论这个大群,她结识了很多朋友,和肖骁成了好闺蜜,在马薇薇难熬的日子里,默默的陪着她。

在她这个年纪,能有如此成绩,足够让许多人羡慕不已的。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但凡成功的人,开始时都是不合群的。二十年前,跳街舞的,大家都觉得这个人不合群,不务正业,但是现在看,坚持下来的,都成了大师。马云做淘宝时,当初也是有很多人不看好,没有投资,现在估计肠子都悔青了。
如果是为了自己好,那就需要改
杨奇涵举了一个例子,上学时,她喜欢上一个女孩,为了追上女孩,他变得好学、上进,虽然最后人家和别人在一起了,但他并没有后悔,因为,他发现自己也可以变得更好。
我们的改变,不是变得没有自我,而是变得让自己更好。而且,我们也必须要有这个改变的能力。需要合群时,和大家一起努力,需要独处时,可以关上这个能力。
我们身边听到的最多声音,是做自己,而且我们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时,也告诉他做自己。坚持自己觉得对的,有自己的爱好,有自己的主见。
我们最好的状态就是,既能做自己,又有加入群体的能力,做到自如切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