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我现在简书的日更模式有点不像写作了,因为我是用语音来表达这一天经历了什么,有什么感想。
更像是一种自我的独白,一天的一个自述。
这样的模式靠在输出速度特别快,输出方式还很简单,而且在输出的过程中也锻炼了自己的表达,也让自己的思路更清晰。
每天还是要聊一个主题的,不只表达心情。
那今天简单说一下,Facebook要改名儿叫“meta”这事儿,所谓“meta”就是元宇宙的意思,元宇宙是什么呢?我的理解,就是平行于现实世界的虚拟世界,在虚拟世界中可以实现几乎一切现实世界能做的事情,就好像是镜子里的世界。
这个概念起源于一个科幻小说,最近这几年一直被Facebook的扎克伯格在推崇。目前来看他可能离我们还是有一定距离,对于扎克伯格来说,这是他的一个超前的探索,或说是对自己公司概念的一个升级,因为他们公司Facebook也收购了比较有名的VR和AR的公司,所以也是在借着这个概念来推广AR和VR的这些技术,那么未来,有可能能创造并实现这种元宇宙的虚拟现实世界。
对于一些唯物主义来说,这不是胡扯吗?现在的人已经被互联网信息娱乐短视频这些来自虚拟的东西,占用了太多的时间,已经会有人鼓励或倡导回归到现实世界,那你推这个元宇宙,还让大家回到或更沉浸在虚拟世界中,那这对于唯物主义和现实主义者来说,那无疑是讽刺。
我怎么看元宇宙呢?我认为源宇宙这种新的概念和设想,它可以出现在特定的场景和针对特定的人。但是并不看好它能在广泛的社会上进行推行。人类不可能从一出生下来就开始进入虚拟现实进行引导训练成长。人类终归要吃现实的饭,锻炼现实的身体,喝现实的水,流现实的汗,洗现实的澡,睡现实的觉,因为毕竟是活生生的人,而且生存这个现实世界中,虚拟的现实毕竟不是真的,现实的感受也无法带入虚拟的世界,除非是另外一种虚拟现实,比如把我们的精神感知完全与虚拟世界进行连接,就像脑机。从这个角度来说,是不是马斯克离真正意义上的虚拟现实更近一些。
但是在一些特定场景下,他也许有一些现实的存在意义。比如说重要的人要离世了,我们可不可以把他的意识留在虚拟世界,虽然身体已经从现实世界消失,但是他的精神意识却永远留在了虚拟世界。这种设想其实已经在黑镜的这部网飞的神剧中出现了。这种模式我暂时没想出来太多不好的理由。我们最爱的人,我们的亲人,朋友离世了,但是我们能在那个“meta”的元宇宙视界里与他们相见,这将是一个多么神奇的感觉。
你怎么看待源宇宙这事儿?欢迎留言讨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