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是阳了,最近打喷嚏的人不少。我也打喷嚏,有些感冒的症状。两天前揉了眼睛,左眼的上眼皮开始发炎肿了。现在还是疼,有些模糊。今天,发现右边下眼皮也发炎红了。一只眼睛传染给另外一只了?
眼睛不舒服的时候,才发现,原来一直拥有健康的眼睛啊,哪怕是近视,那也是能正常使用的,能看人,看风景,看书。如果眼睛看不见了,还有什么放不下的,那现在好好多看看美丽的世界。
幸好眼睛还能看,多看值得看的,长眼睛是为了看美好的事物,比如多看看孩子,多欣赏他人,多欣赏风景,还有多看书。对一个看不见的人,这些都难办到了。想起了《爱不落下》里的“孤老婆子”,她还很年轻,因为戴隐形眼镜没有注意,在一次野炊的时候靠近了火源,高温导致隐形眼镜伤了眼球,眼睛再也看不到了,有过后悔和不甘心,可她也只能接受。
许多时候,人很容易不满足,比如认为当前遭遇了很大的困难,期待着早点走出来困境等等。困境是相对的,如果不揪着不放,就知道那所谓的困境也没有多么厉害,被夸大了。最贵的是健康,一切美好生活都建立在健康的基础上。但对于相对不能拥有完全的健康的人来说,也可以活出精彩。但谁也不想有这种失去。
相比这种永远的失去健康来说,健康的活着就是大大的财富了。而这财富,我们大部分人都有。还有什么不满足呢?那些被情绪控制而发怒、悲伤等等陷入了负面情绪的,情志的亚健康影响了生命的质量。
人与人的交流可以很简单,分享喜悦、幸福和快乐,给人带来好心情,从紧张变得轻松下来,只需要一个念头。总是怀疑的人变得简单、变得安详,也只需要一个念头。与幸福的距离可能只有一个念头的距离,只要愿意,当下就可以幸福。想想自己拥有的,不要总是去想那些得不到的,或者失去的。会对拥有的更加懂得珍惜,也就活在了当下。
总想起来一些过去的记忆,浮现的许多都是美好的场景。包括大学时候,去买毛线给男朋友(现在的老公)织围巾,给他寄去。那时候去那家店买毛线的时候,那个女店主问我买毛线干啥呢,低着头很害羞,也回答了。她正在跟一个大着肚子新媳妇聊天,他们都盯着我看,那时候我看起来年龄比较小。与他们相比,他们是进入了家里长短的媳妇们,我还是个向往爱情的少女。两个世界的人,遇见了,互相打量着,现在想来很有趣。
想想那时候竟然也会有织围巾这样的事,不过也就织那一次,那时候好像是流行织围巾,也跟风了。这种时候,就像古代女子那样,寄情于物品,遥寄相思,特别是亲手织的,更有意义。不过,这围巾后来也不知道扔哪去了,这也不重要了。
当时在开封上学,特别爱那些小物品,呼吸着六朝古都的文化气息。刺绣啊,玉环啊,小葫芦,喜欢玉,也特别想拥有一个玉环平安扣啊之类的东西。中国古代人的浪漫真是融入了生活的。对许多东西都特别喜欢,虽然是很小的东西,手工艺品之类的,它们在我心中,都是寄托了美好的情感。清明上河图,一买就像搞批发的,因为我喜欢,就认为所有朋友都喜欢,就把它作为送给亲戚朋友的纪念品。
那时候在开封哪里玩,买了一个刺绣的香包,也很简单,红色心性的,上面绣的好像是十二生肖的猴,随身带了好久,气味都还在。中药香包,特别好闻,并没有难闻的药味,那时对气味挑剔的我,很喜欢它的气味。她说他们在杭州专门的店,好像属于非遗吧。所以,开封是个文化荟萃的地方。
在清明上河园里沉思,遥想。跟妹妹一起雨后游翰林,逛菊展,对碑林也特别喜欢,那时候对诗词,对诗人特别有感情,特别鲜活的喜欢。当时为那些形态各异,颜色不一样的菊花起一些自己喜欢的名字,表达对它们的喜欢。
跟室友一起逛街,路边有人拉二胡,驻足聆听而感动……许多的记忆啊,开封是第二故乡。河大校园里,走过湖边,音乐声传来,悠远静谧,象牙塔里的日子,青春的美好……回忆不用太多,就此打住。
今天又想起来没有读完的《瓦尔登湖》,想想这本书都觉得美好。
美好的记忆也很多。不去评判和追究什么,就会有许多心中美好的记忆,那些记忆和他人有关,也和他人无关。有关的是现实世界因缘的聚合,说无关,因为它是人心灵世界的呈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