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蝎子叔的心理小分享】
hello~小伙伴们~你们好啊~
今天是我们共同心理成长的第19天,蝎子叔想给大家分享一下什么叫自我觉知。
【自我觉知】
自我觉知,说白了就是自己对自己的了解,包括身体、心理以及社会认知等等,是一种主观状态。还记得蝎子叔说过的自我边界吗?认识到自己有边界,也是自我觉知的一种。
和元认知是对认知的认知类似,自我觉知就是跳出自己所处的环境,所担任的角色,自己对自己的觉察。就是在同一个瞬间,我们既担任了“主体”,又担任了“客体”,我们既是电影里的演员,又是观众。
【自我觉知的作用】
古希腊的哲学家都非常强调自我觉知,马可奥勒留的《沉思录》就是其中的代表。他每天都会把自己的反思记录下来,这也是自我觉知的方式,我们每天的复盘也是如此。只有复盘了,才会发现自己有没有理解这个问题,对这个问题有没有深入思考,才能查漏补缺。
自我觉知,其实就是认识自己。很多小伙伴们说自己都不知道该怎么做,那都是因为他们无法理清目标,找不到会这样的原因。
无法理清目标,是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想不出这样做的意义。比如说大家都在读书打卡,有的小伙伴只是在麻木地打卡,并不知道这样做的目的,或者没有把目的关联到自己身上来。如果利用自我觉知,就会发现,现在的打卡好像作用不大,是哪里出现了问题,我想要的是提高写作能力,那我现在打卡的书是关于提高写作能力的吗?
继续利用自我觉知进行归因,觉得没有效果的原因是因为方向不对,所以调整方向就好。
【自我觉知的用法】
在心理学的领域,自我觉知广泛运用于对自己情感情绪的察觉。很多人关系处不好,总是归因于脾气火爆,说话伤人。那都是因为他们没有对情感情绪进行自我觉知。
如果说有自我觉知,意识到自己说的话会伤害他人,是不是就不会说了。如果明白了自己的真实情感是有爱的,是不是就不会互相伤害了。自我觉知并不是要压抑情感,而是要把这个情感正确地表达出来。比如说我们遇到反对的意见,不可避免的心理防御机制就会启动,会反驳,这时按下暂停键,思考一下这是自己的心理防御机制还是真实的想法,如果是真实的想法应该如何更好地表达。
举个蝎子叔最近的例子,和小伙伴们就某个项目展开了讨论,意见产生了分歧,蝎子叔一下子急了,balabala说了一堆,引起了对方的反感,蝎子叔突然发现这是在发泄情绪而不是在说事实,马上停了下来,重新把问题理了一遍。首先向小伙伴道歉,说刚刚自己情绪一下子上来急了,接着不带任何情绪地探讨更好的解决方案,最后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关于这件事,蝎子叔来来回回思考了几天,笔记本上也做了不少记录。我首先接纳了自己,产生情绪是很正常的,不要纠结懊悔。第二个蝎子叔在暂停后有把自己的想法正确地向对方表达并为之前的情绪道歉,也得到了对方的理解,在对方的感情账号下存下了一笔。第三,蝎子叔进行了多次复盘,下次是否能在情绪上来前就意识到应该暂停,而不是等到发生后再去补救,不要在手忙脚乱地时候讨论问题。值得庆幸的是,蝎子叔的自我觉知复盘上又多了一个案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