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带着善意和慈悲做教育--《非暴力沟通》(4)

带着善意和慈悲做教育--《非暴力沟通》(4)

作者: 卌行 | 来源:发表于2022-08-06 11:33 被阅读0次

    1.P129当我专心聆听他的感受和需要时,我就不再把他当成恶魔了。就像你说的,那些被我们看作恶魔的人,也是人。只不过有时他们的言语和行为,阻碍了我们看见他们的人性。我越是关注他的感受和需要,就越能够看见他只是一个因为需要没有得到满足而感到绝望的人。

    这一段话,我也反复读了多遍。他让我想到非暴力沟通的初衷:我渴望我的生命活出善意和慈悲,由衷的给予在你我之间流动。这段话使我对生命教育本身有了新的认知:带着善意和慈悲去面对我的每一个学生与家庭。

    我还更多遍地读到:只不过有时他们的言语和行为,阻碍了我们看见他们的人性。这样的事实,经常发生在学校,发生在我们身边。我曾不止一次听到有老师说,这个学生挺坏的,他就是想怎样。我也曾不止一次听到学生这样说自己的同学。每次听到这样的语言,我是抗拒的,特别是听到老师这样来说学生。学生任何一个不良行为的背后,都隐藏着他的焦虑、害怕、自我保护以及家庭教育欠缺所带给他们的伤害。可是,这些又怎么是他们想要的呢?

    阻碍我们看见他们人性的背后,是来自我们内心深处的偏见。而要扫除这样的偏见,需要我们更多倾听、更多看见他们背后的感受、需要以及教育的背景。

    带着善意和慈悲做教育,是生命教育的真谛吧。

    2.P130当对方说不、不要、我不想……时,我们常常会将这类话解读为对我们的拒绝,或是认为自己有什么问题,而无法了解对方实际 上是怎么想的而感到受伤。无法体会对方说不背后的感受和需要。

    我觉得,这是一个让我既认可,又不愿意去改变的事实。或许要分情况来论吧。

    3.P131当我们连一个字都听不下去时,就是打断的最好时机。我们等得越久,就越难在这样做时保持礼貌。而打断的目的并非在于让自己发言,而是帮助讲述者与表达背后的生命能量建立连结。

    非暴力沟通一直让我有一种老好人的感觉,但有两个地方让我有一些改观。一是马歇尔说他要参加辩论,且是可打败他人的好对手;二是在这段话中,使我意识到,非暴力沟通的智慧在于适当的时机,说适当的话,产生情感上的连结。

    在下一页的调查也很有趣,“如果你说的话别人不想听,你是希望对方假装听下去,还是希望对方直接打断我的话呢?”作者问了很多人,只有一个人不希望被打断。

    4,当他人保持沉默,甚至表达了内心深处的脆弱时,对方仍然沉默,我们会感到格外不安,容易把事情往坏处想。马歇尔用他当心理医生时的一个案例来说明,帮助者本身的不断同理、身体接触等是可以打开对方的心扉的。

    我在与学生的沟通中,也会遇到学生沉默的时候,我最爱用的方式是,请对方点头或摇头来告诉我,并允许对方用自己的方式说不知道。这种方法很凑效,有时,我还可能会根据学生的需求,答应向他们的老师或父母转达。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带着善意和慈悲做教育--《非暴力沟通》(4)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bluw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