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哪个课例对您影响最深?清谈一下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首先,自觉数学课堂的这十个课例我认为都十分精彩,在读这些课例的时候我一直在思考假如我上这节课我会怎么上,然后找出别人的创新点和思维提升之处。尽管我所使用的人教版与潘老师所使用的苏教版教材略有不同,但是我还是从中学到了很多,甚至有几个课例都做了比较多的笔记和收获,希望在自己以后的课堂上能够用到。
关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是潘建明老师的一节课,这节课我学到了分析法和综合法的融会贯通的灵活使用,以及课堂有条不紊的节奏和循序渐进的思维递进,让我感受到了“明白之人使人明白”。反观自己,还是对教材研究不够透彻,对学生学情研究不够深入,在处理某些环节时简单粗暴而不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也许对学生掌握知识来说没有太大的影响,但对于培养优秀学生的高阶思维来说却没有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比如,先让学生观察体悟,对图1 的三种不同情况进行观察,得出感性结论,然后再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思维严密的逻辑证明,符合由演绎推理到归纳推理的一般认识过程。尽管数学更强调的思维严密,但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培养学生此种意识还是很有必要的。在进行了综合论证得出三线合一的结论时,必须给学生指出: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单一的论证是有缺陷的,应该进行综合论证。使学生对“三线合一”的理解更为彻底。
潘老师整体教学策略是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整体性的,而这点对于培养顶尖学生的思维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不是单一的,而是适时拓展、逐步提升的。成功的课堂就应该是这样的,使得不同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优秀的教师就应该是这样的,通过对教材的深度挖掘和有效整合,使得学生能切实感受到“数学是什么”。
对潘建明老师的这几个课例还需要我接下来花较多时间进行梳理和学习,从教学环节的设计到课堂学习内容的整合,不论是课堂内容本身还是潘老师自身,这几个课例都值得花时间去反复学习。
2.读完这本书,您针对潘建明老师自觉数学课堂有哪些思考?想做哪些改变?
尽管这本书读了数遍,但是对潘建明老师的自觉数学课堂我还是没有一个十分清晰的概念,但可以确定的是:自觉数学课堂首先体现在学生的学习自觉,这是课堂成功的关键,也是课堂设计者的首先任务。课改已经轰轰烈烈进行了十余年,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突出已经得到所有一线教师的认可,但是教师是课堂的主体,教师的观念得到转变才是课改成功的关键。所以,接下来还要花更多的时间,反复研读潘建明老师的这几个课例,不要仅学到表面功夫,深入研究才会学到更多,学到精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