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壹】共识
要达成一个共识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写了很多篇“我为什么要做保险”的文章草稿,后来发现如果反复写的话,就离shenjingbing不远了。其中有一篇的内容,我还是保留在这里,因为它是我自己和自己的对话,把做保险工作过程中的困扰,应该是比较完整地罗列出来了。虽然这8个问题的答案,自己也回答了好几次,但是每一年的心境好像并没有太大改变,看到这些问题,我还是像刚进保险公司一样。或许这是个好心态,每一次都归零,重新起步。
1,从小有老师梦,教师证也考出了,为什么却被保险吸引?
2,毕业后第一份销售工作“无疾而终”,自问还适合做销售吗?而且还是最难做的保险销售。
3,一次感动自己的家庭演讲,取得家人对工作的支持,后面的路是不是就顺顺当当了?
4,自问如何面对慈济一条不成文的规矩?光是“信己无私,信人有爱”、“问心无愧”就够了吗?
5,该来的总归还是来了,面对质疑,该怎么办?
6,边做助理边跑业务,真的可以两者兼顾吗?
7,现实很骨感,收入不理想,还要不要坚持?《考验》、《龙子明?》给予的力量能持续吗?
8,曾被夸赞是团队管理型的人才,却要被“逼着”组建团队,如何解决“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这个很现实的问题?如何在稳健与效率之间拥有一个良性循环?
【贰】共行
『静一小笺』央视权威的数据,即使一年来常常听到各种疾病的数据,比如每六分钟就确诊一个癌症病人,但是看到央视公布的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人数,还是触目惊心。癌症是放倒一个家庭,而糖尿病、脑卒中(俗称的脑中风,脑梗死)等慢性病是拖垮一个家庭。
曾经心血来潮盘点了家族父辈6个兄弟3个姐妹的疾病情况,就我所知的9人中,2人因癌症和中风过世;2人脑梗,1人生活可自理,1人瘫痪。
以我的专业来讲,面对疾病的威胁,要购买重大疾病保险,依照经济条件从低到高,可以购买大额医疗险(交一年保一年,报销型);其次是提前给付的防癌险(只针对癌症进行赔付,非癌症的心脑血管、严重糖尿病等不赔);第三个是提前给付的重大疾病保险(包括癌症,心脑血管疾病等,最少25种以上的重大疾病)。
保险公司除了事后的重大疾病保险金赔付,这几年也和医院、体检机构合作,进行事前的疾病预防与健康管理。
全社会对保险有共识之后,就能明白保险回归保障的本源,需要增加重疾险、医疗险、寿险、意外险的比重,而对于理财型的年金险,需要降低持有比例。有了这样的共识之后,共行将为时不远!
【叁】共赢
一位同事曾好奇的问我:看你样子像是做文化工作的,为什么跑来做保险?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十年工作和做志愿者的过程中,看到同事和受助者因病而使家庭陷入困境,而有些病是久拖成大病的。
印象最深的是上海的一位前同事,来自农村,三十多岁做到公司的处长,得了肝癌晚期,当时我和公司的人资主管去看他,人瘦的就剩下皮包骨,因为肝积水,肚子胀鼓鼓的。满脸皱纹的老母亲,看到我们不停的抹眼泪。
公司紧急募捐,等到五万元汇整好,这位同事也走了。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写到这里不知道怎么往下写,2016年因病离世的明星名人也有一长串,歌星姚贝娜、春雨医生的老总张锐……再往前的央视主持人罗京、演员傅彪……
生病了才知道健康的可贵,这是“多么痛的领悟”。未来想做的事情,就是希望更多人拥有重大疾病保险(又称健康险)后,开始重视健康议题,而不是等到生病之后。
作为中风病人的家属,应该更有发言权。所以当某一天我和你讲起重大疾病保险时,不要只是认为我在意你口袋里的钱,而是要你不要经历我这样的苦痛,即使万一遭受这样的苦痛,但是因为有做预防工作,有一笔充裕的治疗康复金,也能比别人更从容些。
不要认为买保险只是一种消费行为,花钱了不知道什么时候受益的事情。买保险是一种多方共赢的财务安排,这已经有非常多的实证。
【肆】共享
保险是什么
一,保险是钱,是补偿各种损失得来的钱。损失有大小,损失背后的风险概率也不同。
风险概率高,补偿损失所需要的费用(保费)也就高;风险概率低,所需的费用也低。
以人来说,意外的概率最低,自然保费也最便宜,几百块钱就有百万的意外保障。教育和养老的概率最高,因为这是必然发生的事情(家长不给读书的不算),所以保费也自然最贵。
二,保险是一种共享机制
商业保险是同社会保险一样,是一种共享的机制。虽然都是个人化的财务行为,但是因为资金是进入一个共有的平台,所以能够发挥集体的作用。
所以保险能够体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互助精神,从而成为社会的稳定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