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在心中感念社会文明的进步,庆幸自己没有生在封建社会,不管传统文化中有多少精华,单是男女不平等以及由此带来的对女性的歧视就让人心生畏惧了。
“女子无才便是德”“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等古语中传达出来的女性生存状态,意味着女性没有受教育的权利,没有读书学习的机会,有的只是相夫教子、洒扫庭除的责任,她们的活动空间极其狭小,眼界只局限于家门口的范围,她们不得不依附于男性而生存,对于男人的三妻四妾只能听之任之,经济上的不独立导致女性在许多事情上没有发言权。
而那些稍许有想法有个性的女性,往往最终都成了牺牲品。在强大的男尊女卑的社会氛围里,她们的反抗和挣扎充满了悲剧意味,就像昙花一现,最后淹没在死寂的大海里,没有泛起一丝涟漪。
中国女性的解放实在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尽管岁月在更迭,时代有变迁,但祖祖辈辈的血脉里流淌的几乎是相同的基因,那就是缺乏独立自主的意识。女性从小到大被灌输都是如何嫁到一个好人家,哪怕是有钱人家的大家闺秀,琴棋书画无所不通,最终都要把自己的幸福寄托到男人身上。仿佛没有男人的宠爱,自己拥有的一切都是没有价值,没有自我几乎是所有女性的标配。
时至今日,从外在表现上,早已实现了男女平等。女性不仅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可以读书学习工作,能以一个公民的身份参与社会生活,享受现代社会给予的各项福利政策,这的确是值得我们所有女性庆幸自豪的。
然而,当我们回到现实生活中,看到听到感受到的却是不让人乐观的景象。绝大多数的农村女性和一少部分的城市女性仍然没有摆脱不独立不自由的状态,过着各种不幸福的生活:或被家庭暴力、或面临婚姻解的危机、或在职场里饱受排挤、或为了孩子辛苦辗转、或在恶劣的婆媳关系中度日如年、或在工作与家庭的两难处境里纠结……
这些现代女性经常会面临的种种处境考验的往往不是知识、学识和生活能力,而是两个核心能力。这两个核心能力我是在一个小友身上得到的启发。
我们的见面是她在上海刚刚安居的第二天,所谓安居不过是把租来的房子里初步打扫好、必备的物品置办齐而已。她在电话里告诉我,到上海这两天简直累坏了,我告诉她,我为她接风洗尘,请她好好吃一顿,慰劳一下她辗转劳顿的身体。
当我们面对面坐在一起交谈时,我惊诧于她近十一年的变化,人显得愈发美丽干练,谈吐得体大方,语言表达流畅自如,眼角眉梢透着一股自信坚强,让我在几分钟之内不得不对当年的小女孩刮目相看。她讲述了在我们失联的这些年里她的经历,从杭州到沈阳,从沈阳到哈尔滨,从哈尔滨到深圳,从深圳到海口,从海口到上海,十几年里她换了七个城市,工作起起伏伏,中间经历了情感的波折、家人的不解、自己的颓废、最终自己与自己的和解,这次从海南辞职到上海,她想寻求更好的发展,成就更好的自己。
就在来上海之前,她已经通过猎头公司在虹桥一家房地产公司找到了年薪三十几万的新工作,她的每一次离职都不是源于工作的辛苦,而是对工作氛围的不满。对于不尊重员工的领导她看不惯,对勾心斗角的工作环境她无法适应,对不思进取的团队她忍受不了,于是她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锻炼自己的综合能力,通过读书学习提升自己专业素养,从来没有停止过奋斗的脚步,她的内心变得充实而强大。我从她身上看到了单身力与离职力对于当代女性的重要性。
很多当代女性的悲剧都源于这两种核心能力的缺失。尤其是那些从学校一毕业就走进家庭的女性,从来没有一个人生活过,从物质生活能力到精神生活能力都形成了依赖性。没有品尝过单身生活的酸甜苦辣,心智发展不健全,心理素质不过关,有一点风吹草动就会无法承受。
只要我们研读一些杰出女性的自传或者她们的生平资料,就会发现一个惊人的相似点:她们都经历了生活人生的多种考验,不被封建男权思想所束缚,勤奋坚强,追求物质和精神上的独立,不患得患失,不杞人忧天,不管面对什么样的困境,都能临危不乱,从容应对。
我不主张女性都信奉单身主义,但一定要具备单身力;我不主张频繁更换工作,但一定要具备离职力。这两种能力不是说说就能具备的,需要女性朋友主动自觉地去历练。从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开始,从专注于自己的专业发展开始,从培养自己独立的思想开始,从拥有充实的读书生活开始。当一个女人的眼里只有家庭、男人和孩子时,她的眼界就窄了,她的格局就小了,她的发展空间就没了。如果有那么一天,所有这些外在于她的东西突然消失了,她的心就会薄如蝉翼,不堪一击。
我特别喜欢一种说法,就是永远不会抛弃你的是一份你喜欢的工作,这个工作与在哪无关,与你是否具备这个本领相关。支撑一个人走得远的,不是物质生活如何改善,而是精神世界是否丰盈。
如果说古代女性的不幸多源于社会因素,当代女性若有不幸,多半源自个人因素:在懒惰中拒绝进步,在依附中失去自我,在奉献中沦为奴仆,在无原则的忍辱中变成了怨妇。导致的结果是单身力与离职力的双重缺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