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人们都还在诚惶诚恐地等待梅花光顾。
不过这“妞”行踪还真有点诡谲,像在故意挑逗,天气预报跟着时而还跟丢,一会儿说要登陆,一会儿又说改变了路径。
不管怎样,我们都做好了迎战她的准备。
自从梅花登陆浙江,我们辽南这嘎达的天就开始唧唧歪歪,风雨欲来风满楼了。
雨天在家,尽管台风逼近,心里还算踏实,该备的菜都已买妥,吃三天没问题。不过心里还挺急的,“该来的快来吧!”
坐等“梅花”,老王和我回忆起小时候家乡台风来了,发大水的场景。
贯穿我市中心这条河原来很窄,就10几米宽,那个时候刮台风,必发大水,河坝就被冲开,老王表姐家就在河道不远处。
“家里的水都上了炕,每次发水过后,我都去帮助收拾残局,太闹心了。”
我和老王是青梅竹马,他说的事我都知道。我老师家也住在大河边,有一次台风过后,我们小孩子都去帮助往外舀水。
现在城市改造,这条十几米的河道被拓宽成一个100多米宽的护城河,两边是护城河公园,排水系统完善。
我俩说着闲话,忽听外面雨声大作。窗外望去,狂风暴雨,树枝摇响,水流成河,“梅花”来了。
2个小时过去,风雨骤停,天也开晴。看看周围,还好!树没刮倒,车没掀翻,涛声依旧。这“梅花”也仅此而已。
“梅花”过后,我和老王开车出去,想看看街道积水情况。本以为大街上会是污泥浊水,但却是砖红路净,“梅花”来给我们城市洗了个澡。
这次“梅花”来去挺急,小时雨量也不小,要在早些年,积水的路段也会不少。
“看来咱们城市的海绵工程真经得起考验。”老王说。
今年前,国家拨款给我们城市进行了海绵工程建设。海绵工程,即在城市小区里布置若干地块用吸水材料建设成海绵体。
平时是市民的休闲公园,下暴雨时便作为蓄水地。被海绵体充分吸收的雨水,还可再次利用,...另外,将水消化在本地,可避免汇集到一起形成洪水。
我俩转到老家那个地方,由于那是一个老区,排水系统存在历史问题,街道下大雨经常会有积水。
车库没进水,但是邻居们说若不是消防官兵冒雨抽水,这小区院子一定保不住。
远远望去,公安、消防人员仍在忙于水泵抽水,水泵直径有50厘米。
看着他们的身影,很亲切,在人民危难的时候,是他们冲锋陷阵,战斗在第一线。
有感而发。有党、政府、人命卫士给我们做后盾,那“梅花”又算得了什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