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兰克林曾说:人在年轻的时候,身上总有一种天不怕地不怕的气势,即使是在强势的生活考验之下,也不会心甘情愿地低下高贵的头颅。
但到了一定年龄就会发现,一味地倔强不低头,难免四处碰壁,于是才时常有意识地提醒自己:做人要昂首天下,也要学会低头。
人到中年,经过岁月洗礼,时间沉淀,逐渐参透了生活的意义。明白了想要日子顺心如意,就得学会约束自己:常点头,多低头,不回头。
常点头,有位青年大学毕业后准备踏入社会,临走前询问父亲有什么要叮嘱自己的。父亲郑重其事地告诉他:“多听少说常点头。”
简简单单一句话,却是这位父亲经过岁月与生活的双重镂刻之后,总结出的宝贵经验。这位父亲年轻的时候,是个好争辩之人。
工作中,跟同事稍有不同意见,就恨不得抓着对方的衣领争个高下。生活中,无论跟谁想法不一致,就马上摇头否定对方,并滔滔不绝地反驳。
一次他跟一工作伙伴因为对同一项目的意见有分歧,争执不下并且动了手。他因此丢了工作,很长一段时间内日子过得举步维艰。
事后,他后悔不已。如果当时不那么固执己见,其实也不会有什么损失,可惜没有如果。踩过很多坑,招来很多祸之后,他渐渐明白,很多时候争辩毫无意义。
因为生活没有那么多的非黑即白,一味争输赢,分对错,到头来不仅得罪别人,还烦扰了自己,纯属自讨苦吃。所以行至半坡后,他不再如年轻时那样事事针锋相对,处处据理力争。
即便有看不惯的事,不认可的话,也不再大发言论坚持己见。只是沉默地轻轻点头,这让他避免了很多是非。
书中有言:饱经世故少开口,看破人情但点头。中年以后,克制与他人争辩的欲望,必要时管住嘴巴多点头,才是智举。
毕竟随便反驳,轻易争辩,不仅耗损心力,还会卷入争吵的漩涡,陷入无穷的是非。无关紧要的事,不理,不争,不辩,才能避免冲突,少招怨恨。
麦家在《人生海海》里写:有些人骨头太硬,心气太高,由着性子活。这样不好。人不能太任着性子,该低头时就得低头。
年轻时,我们总是争强好胜,不愿弯腰也不肯低头。行至中年才懂得,漫漫人生路,低得下头,才算是真正理解了生活。
我老家有一个企业家,中年破产,债务缠身,养家糊口都成了问题。他曾经的竞争对手说:“我可以给你一份工作,来我公司上班。”
身边人纷纷劝他别去,毕竟给昔日对手打工,太没面子了。但他欣然接受了这份工作,还全力以赴不辞劳苦努力干活。
渐渐地,他和曾经的对手关系越处越好,还合伙开了一家新公司,让自己的事业再次腾飞。
亦舒说:“面子是一个人最难放下的,又是最没用的东西。当你越是在意它,它就会越发沉重,越让你寸步难行。”
太看重面子,只会自我束缚,徒增负累。越不把面子当回事的人,越容易把日子过好。中年以后,放下面子,该弯腰时弯腰,该低头时低头。这不是越来越没出息了,而是越来越有智慧了。
莫回头,时光最怕回头看。尤其是人过中年以后,偶一回头,看到的多是纷乱而模糊的往日。于是止不住地胡思乱想,多愁善感。
人到中年,越是频频回头,越容易在内心生出诸多熨不平,抚不开的负面情绪,冲淡眼前的幸福。
心理学家巴塞尔·范德考克曾讲过一个来访者大卫的故事。大卫年轻的时候在一家游泳池当救生员。一天,在他执勤时,一群青少年在泳池里喝酒打闹。
考虑到泳池禁止顾客喝酒,大卫便上前制止。结果那群孩子不仅没有听从他的警告,反而开始攻击他。混乱中,一个男孩用碎酒瓶刺伤了大卫的左眼,他的左眼从此失去了光明。
之后,在长达30年的时间中,大卫几乎每天都会回想起那次不幸的经历。他甚至能够清晰地回忆当年事件的各种细节,包括画面和声音,以及他当时心中的想法。
更糟糕的是,在那段不愉快往事的折磨下,他变得就像一只不受控制的怪物。暴躁易怒,不是动不动对孩子动粗,就是时不时朝妻子发火,生活鸡飞狗跳。
范德考克无比感慨地说:其实后来真正让大卫生活失衡的,不是被刺瞎的左眼,而是他不断回头看的那段经历。的确如此。
已经发生的事,无论好坏,迟迟不放手,久久不释怀,都是一种自我折磨。李筱懿曾说:人最怕的是面对过去,背朝未来。
行至中年,经历过很多事,倘若事事挂心底,反复回头看,只会被过去所束缚。抛下昨天的伤痛,忘记过往的不幸,全力以赴把握现在,生命才能豁然开朗,抵达新境界。
正如《纵横四海》里所说的:有些事一旦过去,最好的方式就是一走了之。别柔肠百转自怨自艾,别心有不甘怨天尤人,结束才是新的开始。”中年以后,别纠结过去,拿回忆折磨自己。将前尘旧事掷于脑后,大步向前吧。
因为人往前走,苦才会往后退。人生总有很多事,是我们年轻时不曾明白的。年轻时,我们以为头颅高扬,引颈远眺,才能够得着理想的生活。
在人生的日历被撕掉了一大半后,我们拥有了截然不同的心境。明白了,常点头,多低头,不回头才是最聪明的生活方式。
安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