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 | 独舞
编辑 | 独舞
努力想给这篇文章起个诗意点的名字,但想了好久,也没找到,那就简单粗暴点,直接和你们聊聊一个30岁边边、已婚未孕女青年的困扰吧……
突然有此困扰,一方面来自家里老母亲的催生,一边来自于身边朋友们“无形的压力”。
前几天,狗灿2号发小的媳妇,传来了怀孕的喜讯,我们一边替他们开心,一边互相感叹:还记得去年跨年夜,就是我们四个一起过的,当时还在给他们分享我怀孕的喜讯,如今一眨眼,最终还是他们的孩子当了哥哥姐姐。
昨天,又得知部门领导的媳妇也生娃了。还记得去年,我和她媳妇几乎是同期怀孕的,如今人家的娃娃落地了,而我还在恐育中。
哦,对了,还有个同在广西的小闺蜜和一个已经离职的前同事,当初都是和我同期有孕的,预计这个月底她们都要生小娃娃了……
不知道如何形容这个八月,感觉身边的同龄女性朋友都跑去生娃了,自己则有种“被同龄人抛弃”的感觉。
如果不打算做丁克一族,到了我这样的年龄和状态,多少都会有很多关于生娃的焦虑吧。
前阵子,和我妈在打视频电话时,我妈又又又开启了催生模式:你两不能这么忙,就忙着工作,是不打算要孩子了么?早生早恢复,对你好哦……(此处省去1000字。)
每次谈到这个话题,我都各种打哈哈、应付过去。虽然表面上会去敷衍周边催生的人,但内心却无法敷衍自己、不去面对这个话题。
因为这两年,我已经明显感觉到自己的精力在下降,身体也没以前那么好。现在熬个大夜,需要好几天才能缓过来,胡吃海喝会容易肠胃不适,空调吹多了容易感冒发烧……
其实,对于生育这个话题,我并不避讳去谈及,只是,在经历了上一次短暂的妊娠后,我现在还真的蛮恐育的。
十月怀胎,是一场持久战;
一朝分娩,是去鬼门关前走一趟;
育儿之路,是漫长且失控的生活状态……
而生育带来的妊娠纹、身材走形、健康伤害、精力争夺、情绪考验、家庭关系重构、事业发展暂缓,以及外界对于母亲这个角色的天然要求,每一项,都是恐育的理由,也是我焦虑的源头。
图片还记得,两年前,我在朋友圈做过一个关于“恐婚恐育”的小调查:
在收到的几十条评论里面,95%以上的女孩子,都是恐婚恐育的状态。理由各有不同,但大多是以下几点:
▲身边幸福的婚姻太少
▲自己不够好,没信心对新生命负责
▲这个世界太不快乐,不愿带另一个生命来受折磨
▲没有足够的经济支撑起孩子的成长和教育
当时给我留言的那些读者,不知道在经历了两年的岁月洗礼后,是不是依旧恐婚恐育,还是早已克服一切,被生活教育成了一副贤妻良母的样子。也许,大多数人都是和我一样吧,一边惶恐着,一边小心翼翼地往前尝试着,成了一个被生活推着走的人。
上周末去了趟防城港,见了狗灿的1号发小以及他们的幼崽。小娃娃不满一岁,能摸着墙边走路了,也能咿呀咿呀地说上几句。可爱是可爱的,但看完后,我还是没啥太大的感觉,也激不起我想生个崽来“玩玩”的动力。
对于现在的生活,我还是挺满意的,简单充实,虽忙忙碌碌,但也开始不断打破单调的生活,开始规划一场场旅行,去探寻这个世界的美好。
也许,正因现在的自己和生活都挺好,工作也有新的奔头,想去尝试的东西还很多,所以就不会想着进入到生崽的阶段吧。既然如此,就过好清清楚楚的当下,少点担忧模模糊糊的未来。
也许,年底会认真规划下生娃大计吧,做好身体和精神的准备后,再去迎接新生命的到来。但不管是什么时候,我都希望:对于生孩子这件事,一定不是女性迫于压力、迫于无奈的选择,而是根据自己的内心需要,做出的独立选择。甚至,这件事可以是女性人生的选择项,而非必选项。
为此,我也一直在努力,即使身边所有人都在问我们打算什么时候要孩子?我都坚持着自己的规划与选择,做好存钱计划、备孕计划和工作发展规划。
人生是自己,愿你一切的选择,都是“我愿意”和“我想要”,活成生活的主宰,而不是这个世界附属品。
-END-
作者简介
独舞:自由撰稿人,澳洲打工度假者,成长中的品牌人,专注于个人成长、阅读和写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