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10、14烈日灼灼
所有读传媒的人,必读的一本书就是这本《娱乐至死》。
让置身此专业的学生了解其一生工作的本质。我觉得它更像是一本预言书,从客观本质预言将来种种。
就像人类历史不只是推进向前,也有可能文明衰退。
我读完一半后不知道能做点什么,时间久了以后就连面对这种现在为自己做点什么都不可能。虽然我此时这样你也一定觉得我说大话。
这些和我目前的生活没有多大的关系,甚至每天目睹的观看的和我毫无联系。
有的时候我甚至觉得我是否应该去写下这些目前和我毫无关联的深度报告。
我不知道,甚至在没人关注的情况下我更不知道。
每每报道一些恶性事件后,大多数观众反应往往不是反思;而在反复的新闻刺激后习以为常。甚至就连自己的表弟看到武汉火车站断头事件后直呼比鬼片还惊悚。
甚至每每遇上作案情节过于刺激后,结果只是饭后谈论起来争吵不休,直呼过瘾。
有一天表弟兴奋告诉我他们班有一个同学摔的头破血流;我问他:“你这么开心做什么,那人不是你同学吗?”
他依旧不停的告诉我诸多细节。
为什么别人受伤自己会开心,为什么听到完全不相识的陌生人被强暴,流产,甚至更严重的,反而会像看戏一般期待。
很多个月以后我再问表弟摔伤同学的事,他却早已忘了。
他关心的不是受伤的人,而是这件突如其来的事。这个事实告诉我,没人关心你的状况,而是关心你的事情。
而是这件事情造成的影响,就是这些年我所看到的一些旧案,我并不觉得出租车的案例比滴滴少。记得小时候妈妈也常常提醒我晚上不要打车,出远门要记下车牌号码之类的。
后来因为类似的事情写的多,接触的多;自己都觉得后怕,现在都有点社交障碍。
我也不知道每一天每一天所看到新闻里那些令人匪夷所思的疯狂行为,形成一种常态会怎样。
某种怪异渗透到我们日常生活行为中,我们无动于衷甚至习以为常。
上次的六楼摔狗事件,到这次网红推孕妇差点流产事件;我看完都觉得匪夷所思,如果早二十年怎么会有这类事情。作恶者为什么在某些事情发生之前预想到某种结果呢?为什么要在事情发生后假惺惺的道歉。
结果呢?只剩下制裁和报复;制裁是犯下罪过应当受到的处罚,报复呢就是社会舆论的压力,和那网红不停收到的寿衣。
你的恶行必须在当下承受三份恶果。如果当时在自己的常识中有万分之一这种概念,有千分之一的意识。
如果丧失了反思,我们自己的良心将不会受到谴责。
如果某一天你谈论一件事,你身边的朋友突然打断你告诉你这算什么,还发生过更骇人听闻的事情。用娱乐的心态攀比某件事情严重性。
听完我只是觉得后背发凉。
摔狗人和网红也只是一个普通家庭出来的普通人,一个教师和一个不温不火的网络红人,两个心智成熟的成年人,为什么做出像熊孩子一样无脑人做出来的行为。特别是知道摔狗人是一名教师时,我是没法想象前一秒还在教书育人,下一秒就满是恶毒行为。
我都不能想象出那人能教出孩子们什么?
直到现在这类事情依旧层出不穷,犯罪者类型从有背景原因甚至悲惨身世,到现在人群是家境良好受过教育,其原因毫无理由,有的时候仅仅是因为盲目任性。没有道德和包容心。
所谓娱乐至死,娱乐至死;当我们生活中缺乏让我们真正是非观,道德准则;当一切处于娱乐至上的世风日下。
当我们失去对错,和身为人理应拥有的理性反思,失去赖以生存的道德观。
也许我们只剩下正义的裁制,社会的舆论,幸灾乐祸的报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