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到一篇简友名为三实营养的文章《只帮忙,不添乱》。
大概意思是老两口住在女儿家,帮忙做家务,洗衣做饭看孩子。作者写到:
“做饭找人家顺口的做,吃饭记着人家吃。只要她们不说今天不回来吃饭,不会提前动筷子吃饭。人家脱下来的衣服,该洗的主动洗,鞋子该刷的主动刷,孩子该管的主动管起来。我觉得这就是帮忙。不该管的事情不管,不该问的问题不问。到了周末,早晨人家年轻人都想多躺会,忙活一周了,放松一下,不能随意惊动人家。你睡不着,你可以早起,你起来不要打扰人家休息。如果出去,蹑手蹑脚的,甚至脱了鞋子光着脚踩在地板上,就是为了减少响动,让人家放心的睡觉休息。”
读完这些话,我想到了我的父母,心里莫名的心疼又心酸,也许大多数父母都这样,为了孩子,委屈自己算什么,只要孩子过的好,父母可以无条件的付出。父母真的有必要这样吗?做子女的又该怎样才算是孝顺呢?
我也是作者笔下的女儿,我的父母也做着同样的事情,我的孩子从出生到高中都是我父母帮忙做饭接送,我从女儿的角度来回答怎样才能让父母过上舒心的生活。
1.分开居住,保持一碗汤的距离
如果有条件不要住在一起,没有条件制造条件也要分开居住,还给他们自由,同时父母上了年纪,难免有个不舒服的时候,所以居住距离不易太远,一碗汤的距离刚刚好。能每天见到父母,确保父母的健康和安全,并满足天伦之乐。
父母也有自己的生活,不能为了迎合子女放弃自己的喜好,每个人都希望有自己的时间和空间,不被人打扰,父母年纪大了更喜欢平静而自由的生活。
在一起住不管是儿子还是女儿都要有人做出让步,不是每个人的生活习惯都是一制的,大多数都是父母做出牺牲,所以除非身边离不开人,如卧床,老年痴呆等,分开住是对父母做起码的孝顺。
2.顺着父母就是孝顺
顺应父母的习惯和建议,比如我们想经常带父母去外面吃饭,换一下口味,暂时让他们从厨房解放出来。但父母为了不让大家扫兴,都会勉强一起去。其实老年人对吃喝要求非常简单,粗茶淡饭,安安静静,少油少盐,在外面吃饭一般都为了追求口感,难免口味较重。还有环境、卫生等等问题。
还有对于旅游,可能有人喜欢旅游,有人喜欢在家喝茶。我们希望经常带父母出去散散心,感受一下异地风土人情,但要考虑到身体状况,不能太赶太累。
要多陪伴父母,了解父母真正的需求,顺应父母的喜好才是孝顺。
3.要勤“麻烦”父母,让他们感受被需要
亚里士多德曾说:人是社会性的动物。人无法完全脱离社会而单独生存,好的感情,都是互相麻烦出来的彼此麻烦,有来有往,感情才能变得深厚起来,一方付出,一方感恩,只有这样交情才能长久。
要保持随时随地接受父母的麻烦,无怨无悔的为他们做任何事。
更要让他们感受到被需要,人老了都害怕没用了,害怕给子女及社会带来负担,其实他们不知道,父母的存在是子女的精神食粮,心灵的慰籍,是最坚强的后盾。所以做子女的一定要力所能及的勤“麻烦”父母,让他们感受被需要的感觉。
查百度得,孝顺,出自《国语·楚语上》,原指爱敬天下之人﹑顺天下人之心的美好德行。后多指尽心奉养父母,顺从父母的意志。孝顺现在应该理解为,孝敬父母长辈,顺应天理善意。让孝道一代一代的顺下去。
对待公婆岳父岳母都应该一视同仁,都应该向对待自己的亲生父母一样孝顺 ,愿天下没有婆媳矛盾,天理善意普天下!愿天下所有的父母长辈得意长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