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1389835/713467a7af4b8a1b.jpg)
一大早急吼吼往回赶时,仍早不过拥堵的份,与老公闲聊说这每逢大节,高速路免费,全国甚至国内外都在流动着,人们去哪里,呆几天,拎得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给回家一个理由,然后积攒力量,待返回去后再撸起袖子加油干。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中秋节了,回家与大人们团圆去。
当然,这日天气也给力,算是是最好的秋日了,尽显秋极上扬的气场,风轻云淡还有秋高气爽。
高速路上还好,短途行程,车辆有序行进,不算拥堵,到收费口时,车速慢得很,虽不收费,但是也得一杆一杆起落,明显慢下来,进了县区更甚,只要是稍密集点的居民区,路边是商家兜售礼品的摊点,然后就是来往归家串亲戚的人群,明显比平日里多出一倍人流量。
远远的,就看着父亲在一楼阳台上瞭望,车快到楼门前的,窗户边那个人影一晃看不到了,想着肯定是踩着小碎步开门去了。
多次将这样的情景说与家人,他就不信,一是我不戴眼镜视力极差,再一就是父亲到现在可能也没认准我家的车,但每次一走到门口,门就小开着,随后看着老两口笑盈盈地站在那里,等着我们进屋换鞋,然后他们关门。
心灵感应的效应,百试百灵,也令人心中暖暖的。
单位发的,现买的,吃吃喝喝,好容易有车拉,堆在地上象小山一般,父亲一生是爱财爱东西之人,想来这一趟,他是欢喜的,而且但凡入家的东西,都会亲自归整置办,要是肉类的还会挂了秤称上一番,可见东西的份量在他心中是顶顶重要的,但那又如何,东西总是死物,只要他俩平安健康,做什么都合乎情理。
简单聊了几句,赶紧起身了,中午与公公小叔吃饭的任务还得加紧,做饭不是力气话,但耗神耗时间。
尽管头一晚,熬夜和了面,拌了饺子馅,真到铺开摊子时,一个人折腾的还是手忙脚乱的,后来老公过来搭把手,干得粗枝大叶,总算包了一笹子。
菜备得不多,要摘,焯,要腌,分门别类,还有蒸的,煮的,一时间厨房里乱成一团。
有时候,做一顿可口的象样的或家常的饭,时间是一面,空间是一面,再其次才是手艺,味觉,好歹都是自家人,也不挑剔,到准十二点饭菜上桌了。
公公因身体的缘故,吃得极慢,饭没吃多少,手纸堆了一堆,想说爸你赶紧趁热乎点把这有营养的多吃点,又说不出口,总共回来没几次,说东道西不合适,可是看着吃了一点点,拖了拐杖在地上缓慢行走佝偻的背影,陌名心疼,那个思路清晰,说一不二,拿得起放得下的老人,再也回不来了,亦或者在疾病面前,任何言语都苍白无力。
只在进去帮他倒水,悄悄的递给他山楂卷,奶片时,他嘴角上扬,笑着接了吃了。
下午返程回来,有姐一家中转走亲戚,除了交流日常琐事,说得最多的还是她婆婆帕金森与小脑萎缩诸多疾病困扰的事。
突然间觉得人年纪大了,还有身体不好,真可怜,可是亲人们能做得总是有限,甚至看着难受却什么也帮不上忙,慢长的等待,极其煎熬。
送走匆匆而来,匆匆而去的姐一家,一天绷着的神经也终于可以卸下了,而腰疼作祟也飙到极致,就想立即收拾了躺倒,可还要顾及一家人的晚餐,又爬起来张罗。
走街串巷,迎来送往,是每个节日常态化,好在还有精力沿旧袭遵祖制,也好在大人们均康健,累并心安的节律。
想起当年苏轼一首水调歌头,流传千年,到如今其实并无多少人探究,此词只是在佳节夜写与子由,但有一句同样也传颂千年,那就是:
但愿人长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