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那些年那些事 ( 五)

那些年那些事 ( 五)

作者: 王宁子 | 来源:发表于2024-01-31 09:09 被阅读0次

文/王宁子

八十年代末,改革开放了近十年,虽然家家有余粮,但物质依然匮乏。庄稼人为了节省开支,衣服大部分都是自己缝制,因此,布匹需求量很大。

货卖堆山。做生意千家万家,挣钱一家半家。这是生意人的口头禅。每年开春,母亲和其他商户一样,进几包花布头,放置于摊位前,将那些碎布头抖散,花花绿绿的象一座小山,甚是好看。进碎布头也凭运气。运气好的没有脱版布花色鲜艳,就容易出手,要是运气不好,即使贱卖出手都不快。

唉,r他妈7,进布把老鼠药进回来了!

哈哈,老鼠药可是抢手货呢,你就偷着乐吧!

那年月,这样的话每天在商场都能听到。

母亲做裁缝多年,只一眼,就能看出顾客所需的尺寸。要是顾客给家人扯布,只要说出个头和胖瘦,母亲也能算出尺寸。为了不让顾客多掏一毛钱,母亲问的很仔细,价钱谈好量尺寸时,尺子放的松松的,下剪时母亲总会让出半寸布。

“庄稼人一年能做几次衣服?咱哪怕少挣点,都不能用尺子亏人,一锤锤的买卖,迟早会把摊子摞了。买卖不成说辞不到。买主来了要笑脸相迎,人家拿钱买东西,就是买个高兴。”这是母亲那些年给我常说的话。

大王镇逢双日集。每每逢集,方圆百十里的人们蜂拥而至,人头攒动。人多了,浑水摸鱼的人也来了。有的是职业性偷东西,有的是一时贪便宜顺手牵羊。因此,商户们都相互照看。90年春天,母亲进的碎布头,花型时兴花色艳丽,每天供不应求,但每天收摊清点货物,总发现有少的。为了降低损失,我们娘俩分了工,母亲负责卖布,我负责看摊。久而久之,也总结了一套防贼的心得。

记忆最深的一次,母亲被顾客围得里三层外三层,我在外围打掩护看摊。那些顾客在碎布堆里刨着翻着,找到心仪的布头递给母亲量尺寸问价钱。讨价还钱,是居家过日子的女人们的强项。品相好的布头还能赚几毛,要是不好的,能保本的,只要有人要的,哪怕是赔一点,母亲都不会放走一个顾客。

那天,在围着母亲的人堆里,发现一个五十出头的女人,别人在刨布她也刨,别人搞价她也搞,但刨了一大堆布头没有一截她满意。凭着经验,觉得她很快就要有所行动了。不动声色站在她身后装着买布但余光始终没离开过她。终于她行动了,趁着前面的一个妇女撕开了布头,挡住了母亲的视线,她快速将手中的布头塞进了裤裆里,惊得我浑身的血液直向上涌,强按住能蹦出来的心,我不敢打草惊蛇。(未完)

相关文章

  • 那些年那些事(五)

    有时候会问自己:初心到底是什么?或许,初心是抱着拳头出生那一刻的啼哭,初心是决定努力读书那一刻的志向,初心是大学毕...

  • 那些年,那些事(五)

    那些年,那些事(五) 小妹 八, 二O一二年农历十月底了,这年冬天很冷。 小弟从杭州回来了,结冰上冻,再加上春运,...

  • 那些年,那些事(五)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贾月已经六岁,到了上学的年龄。秀莲和贾广商量着把贾月接来上学,在这期间,秀莲又要了三胎,是个...

  • 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事(五)

    说起老院区和同事一起吃饭,突然一下子想起了刚上班那会儿一起过单身的那段时光。果然,人老了,就是爱怀旧。 主任 工作...

  • 那些年那些事

    故事一 我同事屈老师有一次和我闲聊时,提到他上...

  • 那些年,那些事

    王春是我的初中同学。三十多年没见过面,今年春节,他突然回家打点事务,又匆匆赶回昆明的公司。 临行前...

  • 那些年,那些事

    那年,姑娘高中毕业,考的并不理想,只能去外省的二流大学读书,与自己期盼的重点大学差距很大,心里有些失落,但也无可奈...

  • 那些年,那些事

    每次回老家总是来去匆匆,门前的小河梦过多少回也无暇走近一睹它的芳容,今天总算圆了这梦,踩着轻快的步子来到...

  • 那些年,那些事

    文/美丽珊瑚 1. 刘同说,有些日子,只记得事,因事想人。有些日子却记得人,因人而记事。 那一年,我在生我养我的那...

  • 那些年,那些事

    时间就像是一条宽广的河流,缓缓地从大堤上流过,洗去了尘埃,濯新了记忆 我小学时新建的那幢教学楼,不知不觉已历经了三...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那些年那些事 ( 五)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bzpo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