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简友广场想法
故事是如何“授人以渔”的?

故事是如何“授人以渔”的?

作者: 润东成长 | 来源:发表于2021-03-26 23:01 被阅读0次

    这是我的第 125 天分享

    全文共约 3000 字,阅读完共需约 8 分钟

    01

    人本来就是不理性的

    我们在做出决定或者行动的时候,不是根据事实本身做决定的,而是来源于自己对事实的主观诠释。而这种诠释,又来源于根植于我们头脑中的固有的故事

    这种固有的“故事”与我们大脑中的思维模式关系非常密切。它们就像水和鱼。故事是思维的载体,思维方式又通过我们脑中的固有故事展现出来。

    即使是那些宣称纯粹理性的人,他们的大脑中也有一个“我很理性”的故事。

    为什么我们的想法很难被改变?为什么你很难说服别人?这其实是我们头脑中的“固有的故事”在起作用。

    “固有的故事”力量非常强大,当我们直接向对方说出一个事实或者道理的时候,这种力量会把我们说出来的道理内化。

    哪怕事实与故事有很大不同,这种力量也会驱使人们把事实歪曲成与头脑中固有的故事相符合的内容。

    头脑中这种固有的故事虽然力量强大,但是它有一个弱点,就是容易被新的故事所取代。所以,如果你真的想提出你的想法而又不想引起对方的强烈抵触,你可以用一个新的故事包装你的道理。

    当这个新的故事融进对方的大脑之后,下次你再说类似的道理,对方就很容易接受了。

    接下来,我会给你分享几种不同情况下的例子,以帮助你更好地用故事“授人以渔”。

    固有故事影响行动.png

    02

    故事如何帮助你“授人以渔”?

    1. 让你更加立体

    现在,给你一分钟的时间,你回想一下,你学生时代最喜欢的老师,身上的特点是什么?上课的方式是怎么样的?

    我接下来要讲的这个例子,就和老师有关。

    “平面”给人带来的感觉是无趣、呆板的,而“立体”给人带来的感觉则是有趣,真实。

    有一个农业系教授,他胳膊里面夹着厚厚的一摞资料来给学生们上一堂讲座课。台下的学生们已经预料到了,这又是一场“催眠课”。

    在开讲之前,他给同学们讲了一个故事,关于他为什么从事农业研究的故事。

    小时候,我生活在一个农场,每天早上都要和父亲一起去田里拔草。我恨死了这个活,于是我总是想各种理由开溜。

    有一天,我偷偷跑回家,趴在床底下,让大家以为我“失踪”了,当时我特别得意,觉得我终于不用再干活了。但是没吃早饭,到了中午我饿得不行了,只好偷偷溜进厨房找吃的。

    我一转头,差点吓死,邻居就坐在旁边。我把实情告诉他之后,他没有责怪我。等到父亲回来之后,他正准备打我。邻居立马把我护住,不让任何人动我一下。

    许多年过去了,直到今天,我还记得当时他保护我的场景。从那以后,我就开始想办法对付讨厌的杂草了。

    学生们都被他吸引住了,意犹未尽。意义就藏在故事中,虽然它没有明确表达出来,但是听众已经心领神会了。

    厉害的人,讲故事的能力也一定很强。

    2. 给对方提建议

    当我们处在隧道中,我们的视野就变小,除了眼前这一点点小范围“光圈”,外面的世界我们全然无知。

    就像坐在井底的青蛙一样,处在“隧道效应”中的人们,只愿意接受自己能看到的东西。这决定了人们很难直接接受你想的东西,因为他们的眼光没看到。

    如果你想开拓他们的视野,你应该讲述一个生动的故事,引导他们去看他们从未看过的世界,才能把他们从“隧道”中拖出来。

    如果你已为人父母,你想让你的孩子不要莽撞,要注意安全。光这么说孩子是没有什么印象的,只会一犯再犯,让你心烦。

    有一位妈妈给孩子讲了这么一个故事,她说在她很小的时候,偷偷爬进了轿车的驾驶室,结果慌慌张张撞进了爷爷的仓库,破坏了好多东西。

    作为一个母亲,她没有直白地讲很多大道理,而是通过这么一个危险又不失滑稽的故事,孩子们也能逐渐知道要反思后果,不能冲动。

    这里有一点需要注意,就是故事的真实性。无论你讲什么故事,切忌胡编乱造,只有真实才能赢得人们的认同。

    如果你觉得你的故事储量还不够,我送给你十二个字:“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人无数。”

    讲故事看上去很简单,实际上他类似于知识体系不断丰富之后的“涌现”。只有我们的功底、积累量到达一定程度,说出来的故事才会更流畅,更具有真情实感。

    03

    如何借助感官讲好一个故事?

    当人们在判断你是谁的时候,除了你所讲的故事,人们还会根据你给他们传递出的各种感官信息,对印象加以修正。

    根据研究显示,文字内容给对方留下的印象大约只占到20%,剩下的大部分内容是由你的手势、语音语调等信息决定的。

    1. 视觉:手势与表情

    如果你的手势运用得好,观众会很容易跟随你的思路走。不过切记,与故事相似,手势也一定要自然,不要做作。当你头脑中的画面清晰了,观众才能更好地理解你想表达的内容。

    手势,从某种程度上讲,就像是在演哑剧。现在,我们来做一个小的模拟练习。摊开你的手掌,想象你要送给别人一份礼物。

    首先,想象你的手上有一个小盒子,盒子里面装着小礼物。你慢慢地把这个盒子打开,拿出礼物,送给对方。

    好好体验一下这种感觉,如果你能清楚地“看到”这个东西,对方也会看到。

    你的手势动作越细腻,你就越有感染力。表情也是如此

    如果你想表达喜悦之情,以下两种情况,你觉得哪一种更能感染你?

    第一种,一句文字:“他做完报告了,我真为他感到高兴。”

    第二种,对方面带开心的表情说:“他做完报告了。”

    我想你大概率会选择第二种。同样都有高兴的信息,为什么第二种更能吸引我们?因为同样程度的内容,相比于文字,人们对表情的信息捕捉能力更强。

    在微信聊天中,我们看不到对方的脸。为了更顺畅地沟通,我建议你可以适当加一点符合内容小表情。

    如何让你的表情更加吸引人?

    你可以尝试把自己讲述故事的样子录下来,回看的时候,关掉声音,只看表情,不断修正不足之处。

    当你在讲述故事的时候,不必刻意关注你的动作(比如有的人觉得讲到慷慨激昂的时候,一定要抬头举手向上看),每个人有每个人的风格,做你自己就好。过于刻意的动作,只会让别人怀疑你的故事的可信度。

    2. 听觉、嗅觉与味觉

    当观众在听故事的时候,如果他的听觉、嗅觉与味觉能被激活,他就更容易被你的故事所吸引。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使用真实的对应物品。如果条件不允许,你可以自己发出声音,或者用文字描述那种感觉。

    3. 适当沉默

    车子在行驶的时候,有缓冲带减缓车子的速度;当我们在听故事的时候,也需要一个“缓冲带”,让我们的情绪可以得到最大程度的释放。

    如果我们在听故事的时候,一直感受“大珠小珠落玉盘”<typo id="typo-2732" data-origin="的" ignoretag="true">的</typo>紧张,我们的神经得不到放松,很快后续的内容我们就容易走神。

    换位思考一下,当你在给别人讲述故事的时候,最好你也给他们设置一个“缓冲带”——适当沉默一会。

    沉默的时间一定要适中。如果太短,对方的情绪还没来得及消化,你就继续往下讲,对方的心思很容易还回味在上一个情节;如果你停留的时间过长,等到对方的状态都已经恢复好了,你还在那默不作声。对方会觉得你这个人可能有点憨。

    4. 语气

    最后,我们来说说“语气”。同样的话,用不同的语气说出来,给别人的感觉完全不一样。

    你的语气也在间接影响听众对故事的理解。你的语气着急,听众就会跟着你紧张;你的语气轻松,听众也会放松下来。

    (本部分内容的读书笔记)


    很多人愿意听故事,但很少有人愿意讲故事。因为故事能力非常综合,对内考察我们的知识功底,对外考察我们的动作、眼神、语气等。

    但是一旦你的讲故事的能力得到了提升,你会发现,无论是给别人提建议,还是让别人对你印象更深,你都会越来越如鱼得水。

    以上是我今天的学习分享。我是润东,我们一起,向上生长。

    参考资料:

    1.《故事思维》 作者 安妮特·西蒙斯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故事是如何“授人以渔”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bzsh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