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学会自理
最近,下午放学后,总有孩子忘记拿书、忘记拿本子、忘记拿试卷等等,或者自己来学校拿、或者跟家长一起拿、或者有家长代劳,学生自己很麻烦,保卫科也很为难。
出现这种现象,反映了这些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欠缺。生活自理能力是指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照料自己生活、自我服务性劳动的能力,简单的说就是自我服务,自己照顾自己。它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培养儿童的责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对儿童今后的生活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提出“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但现在的大部分孩子,依赖性强,生活自理能力差,以致于不能很好地适应新的环境。
如何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呢?
一、教育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从小教育孩子养成自己动手的好习惯,家长切忌包办代替,要耐心的帮助孩子学会必要的生活技能,不能因为孩子做的慢、做得不好而包办。孩子没有尝试可能永远不会。要让孩子知道自己长大了,生活、学习不能完全依靠父母和老师,要慢慢地学会生活、学习和劳动,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遇到问题和困难要想办法自己解决。
二、引导孩子按照规范操作
用学校的《学生一日常规和流程》规范学生的行为,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在学习生活中,要注意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让他们懂得什么时候应该做什么事,并且要努力做好;不该做的事不要做,控制自己的愿望和行为。要让孩子明白十分钟有多长,可以做哪些事情。有意识地安排孩子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些事情,比如上厕所、喝水或准备下一节课的学习用品等。
三、培养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
要培养孩子的安全意识,学会自我保护。比如:自觉遵守交通规则;掌握必要的消防知识;掌握基本的紧急情况下的自救、求救方法;不接受陌生人的食物和礼物,不跟陌生人走等等。
家长朋友们尤其要注意允许孩子犯错,不管孩子在做事时看上去多么笨拙,多么可怜,都要沉住气让他自己去做,不经一事,不长一智,孩子就是从不断的错误中学习新的事物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