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经常看到,有一些家长很爱跟孩子说,只要你好好学习就行,其他的不用你操心,全都包在我身上。但这样的教育方式究竟对吗?对孩子今后的影响会是什么样子呢?
首先,我们其实应该把孩子们当做一个健全的人来看待。在自然界中,我们会发现很多幼虫,甚至是幼崽,脱离母亲的怀抱后,很快就能够适应生活。比如一只刚刚出生的小小马驹,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学会奔跑。如果不能奔跑,那么等待他的可能就是死亡。自然界尚且如此。人类社会又有什么不同呢?最近一段时间,网上,报纸,报刊上经常会报道。某某学校的学生已经进入大学,但却并没有自理能力。而母亲却在学校附近租住房屋,打你孩子的日常起居,陪伴孩子学习。全然不顾孩子已经长大,早就应该脱离父母的怀抱,独当一面。但很多父母只是对孩子说,只要你好好学习就可以,其他的事情不用你管,一切包在我身上,于是就出现了如下的现象:
放学路上家长帮忙还是背书包,孩子手中空空如也,沉重的书包背在了家长的身上。回到家里,水果切好,摆盘,推到孩子的桌面上。孩子只管吃就可以,其他的什么事情都不用管。早晨起床的时候,父母帮忙穿衣,洗脸刷牙,喂饭。一切看起来都似乎这么的合情合理。但细细品味,这还算是正常的吗?班级中的孩子作业没有带,问他为什么竟然说我书包是妈妈整理的我也不知道东西放在那里。班级大扫除,孩子却不会简单的扫地,擦桌子,拖地等工作。问他为什么,他竟说。这些工作在家里我一个都不做。因为有爸爸妈妈管理即可。
我们更应该做到的是把孩子当做一个健全的人来看待。无论孩子多大,我们都应该让孩子养成一个独立完成任务的习惯。让孩子区分开什么事情是自己应该完成的,什么事情是别人需要额外去做的。不应该什么事情都大包大揽在家长的身上,这样的话孩子就会养成遇事推卸责任,把所有的问题都推在其他人身上的坏习惯。
其次,要让孩子学会整理的习惯。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小孩子连自己的东西都整理不好,没有养成整理的习惯,就没有凡事做计划的习惯!所以,应该让孩子养成整理的好习惯,东西从哪里来,放到哪里去,要做到细心整理,有条理的做事习惯,以后定能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处事准则!
一项中美孩子家务活的清单,告诉我们这一切。中国的家长只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略的更多是孩子的动手能力。一味的管教孩子,教育孩子如何去学习,却不懂得如何去生活!日本的小孩子,很小就开始自己整理内务,也能够帮助家长做家务。它们会自己叠衣服,洗澡,洗衣服,给宠物,喂食,洗澡……前不久看过一个视频,一个五岁的小男孩儿放学回到家。家里并没有人。可是他却能够自己一个人换衣,洗澡,做饭,自己吃完饭开始主动学习。这是一个多么自律的小孩子呀,而这事情众多日本小孩儿中的一员。反观我们中国的家庭教育。其实更应该注重的是孩子的自理能力培养。
所以,凡事要从从小事着眼,家长要学会放手,让孩子自己试错,经历风雨便能得以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