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在地球西北部的一个角落,隐匿着一个很小的村庄,叫渭河村。那里安静地住着几十户人家,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嘀啾....”
从村子后面的树林里,惊慌地飞出一只受了惊吓的麻雀。
一声清脆的鸟鸣,惊醒了村子沉睡般地安静,天刚见亮,炊烟已经陆续在村子的上空袅袅升腾。
一声鸟鸣,开始了村民们一天的劳作。
太阳在天空中无声无息地悄悄移动,田间休憩的人们挥汗如雨,他们躲着中午如火如荼的太阳,来到远处的树林中,不断地变换着角度,寻找着树荫处休憩。
傍晚夕阳西下时,三三两两的人们摇晃着他们宽大的遮阳帽,手里拿着农具,脚步匆匆地返回村里。
一声犬吠,小黄狗看到主人归来,兴奋地摇动着尾巴,钻出篱笆墙,围在主人的身前身后,开心地走动着。
主人疼惜的一把抱起它,一同走回院子里。
灶膛里开始跳动着红红的火焰,只一会儿的功夫,“吱吱啦啦...”油爆葱花的香味满院飘散。
窗外是漆黑的夜幕,屋内电视里的人物隐退变成一片白色的雪花在屏幕上跳动;窗外的星星在夜空中不断的眨动着它的大眼睛,注视着屋内的光亮
劳累了一天的人们拖着疲乏的身体,枕着夜晚的蛙鸣,早已沉沉入眠。
天亮了,人们又开始了往复循环。
偶有几辆汽车的喇叭声在依山傍水的村子里鸣响,那是外来的生意人来提前预定稻米。
优美的自然环境滋养了人们与事无争的性格。
每年到了耕种的时节,一片片绿油油的稻田呈现在渭河的两岸。那条渭河是一条日夜流淌的活水,引水灌田,每年每家都能获得极好的收成。
稻米的收成,满足了村民大多数人的生活状态,村里的人们大多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2
村里只走出去三个人,他们是受祖上的遗传,常年在省城的各大工程队里做木工,李木匠就是其中的一位。
他的木工活细腻、精致。与图纸上的几乎一般无二,每年都有一笔不小的收入。
每一次当工程完工结算,他会抽空跑回家送钱,站在媳妇面前他如同变戏法般,变出一沓厚厚的钞票。
看着媳妇欢天喜地接过去的样子,看着儿子站在炕上蹒跚学步,口齿不清的喊着“爸爸!爸爸!”的欢实劲,那种男人养家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然后,两个人躺在炕上憧憬着将来在村子里盖高楼,或者在村东头也开一间小吃铺。其实城里的小吃吃起来也不过如此,哪有媳妇的豆花儿做得好吃。
看着媳妇眉眼都挤到了一块儿,那开心的样子,李木匠的心里就跟吃了蜂蜜一样甜。看到城里的大姑娘、小媳妇穿金戴银的样子。对了,城里的姑娘那鞋跟是又细又高,也就是那柏油路,这要是村子里田埂上走一圈,那还不把脚脖子给崴了。
躺在炕上,李木匠的脑子里杂七杂八的在想着心事,媳妇可是临村娶过来的,要是捯饬捯饬,一点都不比城里的姑娘们差,看着躺在身边,一脸满足感,嘴角露出笑意的媳妇,不觉沉沉睡去。
天亮时分,李木匠依依不舍的赶回城里,心里装着媳妇的叮嘱。李木匠暗暗的卯足劲干活。他要多攒钱。晚上他躺在工程队简易的板床上,脑子里回想着媳妇那欢天喜地的样子,一种幸福感,在内心升腾。
与其辛苦地给他人打工,不如自己做自己的老板。等攒够了钱,带着老婆、孩子在城里开一家小吃。对了,取名就叫豆花飘香小吃屋,比起他们城里的那些什么冰点屋、炸鸡堡,可强多了。
媳妇的考馍也做得很好,那可是媳妇家的真传,这要是实现了,媳妇、孩子和自己在一起就不用分开了。
李木匠的这个梦一直深藏在心里,就连给他打下手的大柱子都没说。
可你别看李木匠人踏实,可有时候他也犯傻。一起出来的刘木匠和张木匠他们哪样都好!可就是喜欢三个人搅和在一起打赌,这一次李木匠输了,而且输得心服口服。可也输得憋气带窝火。
他把自己这一年多口挪肚攒的那点私房钱都搭里不说,还欠了人家一万块钱,一万?想想自己就要爆跳如雷,恨不得狠狠的撞墙。他不由得又狠狠的抽了自己几个嘴巴子,谁让自己嘴欠,参与呢?不然就连那一千多的私房钱也不能搭里。
这会儿,他晚饭都没心思吃,独自一个跑到工地的大墙外面蹲着,他是怕徒弟大柱子找到他,他更怕那个刘木匠找到他。
谁让自己的好奇心作怪,本来是没什么事。对了,都怪那个张木匠,抽烟你就抽呗,非拿个什么烟嘴,放在嘴边叼着,显示自己有气派,多有钱啊?
想想自己家里的地,租出去一年也就那么几千块钱,自己在外面两三个月的工钱抵得上家里一年的租地费用。
这打工出来算对了,不然哪有那么多钱养家。
唉!可是自己现在是惹火焚身了,怎么办?他的身体有些发软,顺着墙瘫坐在了地上。(未完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