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忧在萧墙(五)——二过冉求

忧在萧墙(五)——二过冉求

作者: 陈建军 | 来源:发表于2024-03-01 09:21 被阅读0次

——《论语·季氏篇》学习之16-1-5

【原文】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白话】况且你的话错了!老虎、野牛从笼子里跑出来,龟甲、美玉在匣子里毁坏掉,这是谁的过错啊?

【思考之九】为什么冉求为自己的辩解是错的?孔子用什么例子来说明?

且尔言过矣——孔子再一次加重了批评的语气。前面孔子讲“无乃尔是过与”,就已经谈到是你冉求的过错是在推脱责任;这一次“尔言过矣”,不仅没理由,还是一种过失。更深刻的含意是,当一个臣子就应该努力辅佐主人,主人不听你的话,你就应该离开,如果你不离开,你其实就担负了挽救主人过失的责任,所以不能把这个过失,直接就推卸给主人,这是不对的。这两个“过”,一是说冉求言语上的过失,一是说冉求心态安立上的过失,这两层过失都是冉求所犯的。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反过来,过而改之,善莫大焉。下面孔子再一次比喻为证。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论语正义》曰:“龟谓守龟,龟人掌之;玉谓命圭,典瑞掌之。”《集注》曰:“言在柙而逸,在椟而毁,典守者不得辞其过。明二子居其位而不去,则季氏之恶,己不得不任其责也。”老虎、犀牛这些关在笼子里的凶猛的动物跑出来了,是谁的过错?当然是看守人的过错。神龟宝玉这些严密保存在椟匮当中的名贵宝物毁掉了,你说这是谁的过失?这明明就是看守人失职。钱穆先生曰:“失虎毁玉,乃典守者之过。二子仕于季氏,季氏有失,不能谏,亦不得逃其责。”冉求、子路两个人作为季氏的家臣,有责任辅助主人行仁义,不能祸害人民。现在这个主人想伐颛臾,谁的责任?所以孔老夫子讲这道理,逼得二子是没有办法再为自己开脱了。

李炳南《论语讲要》说:“喻如猛虎兕牛从柙槛中逃出,神龟宝玉毁在所藏的椟匮中,那不是看守者的过失,究竟是谁的过失呢? ”

张居正:“且你推说这事情不干你事,此言差矣。比如虎兕猛兽,若不在栏槛中,走了;龟玉重宝,若不在箱柜中,坏了,固不干典守者之事。若虎见已入于栏内,而致令走出;龟玉已收在柜中,而致令毁坏,此非典守者之责而谁与?今汝既为季氏之臣,居中用事,就如典守器物的人一般,乃任其妄为胡作,不为匡救,到这时节,却推说不是我的意思,其罪将谁诿欤?夫子欲冉有服罪而改图,故切责之如此。”

《论语读训》曰:“虎兕者,野兽也,所以喻甲兵也;龟玉者,宝器也,所以喻宗主之声望也。伐颛臾无异纵野兽噬人,背弃仁义,如冉有、子路不能遏止之,是诚具臣矣。”

所以,这里夫子直截了当地对冉求说:“你说伐颛臾是季氏的主张,我二人皆不欲也。这话不仅没有道理,还正是你的罪过,你撇开自己,正说明你没有为季氏考虑,也没有为鲁囗考虑。”你现在担任的是季氏总管,季氏将身家性命乃至囗.家都交由你来掌管,所以你们现在是命运共同体,对方有过失,就是自己有过失,你必须劝谏,而且要敢犯颜直谏。这就好比为人掌管凶恶的走兽和珍贵的龟玉,如果老虎、野牛冲破栏杆走出去伤人,保管在木椟中的龟玉毁坏了,这难道不是你保管的失职吗?现在季氏伐颛臾,潜藏的私心就如同野兽一样要出来伤人,你难道不应该看管住吗?而颛臾和鲁囗的和平就如同珍贵的龟玉一样,即将被打破,难道不是你身为辅佐之臣的过失吗?你怎么可以推得一干二净?“吾二臣者皆不欲也”?这个话怎么说得出口!

【思考之十】我们身上有没有哪种把自己撇开的习惯?这种习惯危险在哪里?生活中能举例吗

学习这一节,给我们有很多的启发。人活在五伦关系中,无论是夫妻之间、父子之间、兄弟之间、朋友之间、上下级之间,一旦我们有了“吾二臣者皆不欲也”的想法,那个当下已经跟别人撇开了关系,就处在一个孤家寡人的危险境地。我不为人,人不为我,所以,任何时候都要警惕那个看似为己、实是害己的念头和想法。

其实,我们每个人很多时候很多事情,都自觉不自觉地习惯于把自己撇干净,把责任推到别人身上。尤其是在工作中,当领导或同事把事情搞砸了的时候,我们是不是脱口而出的是,这事跟我没关系,都是某某某的责任呢?

相关文章

  • 季氏第十六

    本章是孔子与弟子很精采的一段议论,也是成语祸起萧墙的出处。孔子从责任、道义、心态、治国方法、利害关系等面向,对冉求...

  • 冉求

    冉求(?),字子有,通称“冉有”,尊称“冉子”,鲁国陶(今山东定陶)人。周文王第十子冉季载的嫡裔。以政事见称。多才...

  • 冉有——孔门十弟子

    冉有,原名冉求,字子有。小孔子29岁。他是孔子中年时带出的弟子,冉有是有很多本事的,在政治他排第一,子路排第二。在...

  • 雍也篇第11章学习笔记

    一、原文:冉求曰:“非不说(悦)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汝)画。” 二、释义:冉求对...

  • 君子之道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不二过,不迁怒;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不忧不惧”,“反躬自省,无所愧疚” 孔子曾...

  • 第145篇 冉求

    【读史日历】(第145篇 冉求) 冉求,字子有,通称"冉有",尊称"冉子",鲁国(今山东省菏泽市冉贤集)人。周文王...

  • 题风月诗人

    怒雨涟涟伤俗客 文人眷眷忧落花 萧墙水浸无人修 败叶残花争相捡

  • 冉求(子有、冉有)

    冉求(公元前522年-?),冉氏,名求,字子有,通称冉有,比孔子小二十九岁,鲁国人。《论语[https://lun...

  • 冉有

    冉有其实在孔子的弟子中是比较著名的,他原名冉求,小孔子29岁,在政式科里,他是第一,子路只能位居第二,在孔子的众多...

  • 阴森森的二零一八年冬季

    天国今冬多抑郁,萧墙内外传谶语。 子民但忧寒无衣,一日半阴九日雨。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忧在萧墙(五)——二过冉求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ccqz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