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有其实在孔子的弟子中是比较著名的,他原名冉求,小孔子29岁,在政式科里,他是第一,子路只能位居第二,在孔子的众多学生中,冉有是很特别的,孔子曾经用一个艺字来评价他,因为他非常的多才多艺,但是尽管他多才多艺,也不能做官做得很好,虽然孔子认为可以,但是冉有不能坚守自己的原则,比如说孔子晚年周游列国之后准备回鲁国,当时季康子执政,他就让孔子的学生冉有坐了他的家臣,但是这一个加成并没有给出自己的主人很多劝告,以至于季康子甚至做了很多违背礼法的事情,让孔子非常的生气,比如说季康子派八只舞队来祭祀自己,这是天子的礼仪,他当然不能享用。但是当孔子问冉有,他能否阻止他们的时候,冉有却说不能,就因为他们的权太大了,而孔子对此还是比较失望的,所以冉有多才多艺,但是他却没有能够坚守自己的底线。
而对于两人的性格,我们还可以从另外一件事情看出来,就是冉有和子路同时向孔子请教,就是听到该做的事情可以立即吗?孔子对他说不行,有父亲和兄长在,你要再好好想想再做,但是当然有问孔子同样的问题时,孔子说的确是可以,可以立即去做,所以冉勇其实是比较谨慎的,他都会一层一层考虑过,而子路则是直接做,其实在从政上也是如此,冉有一般比较顺从,听从别人的意见,而子路喜欢按照自己的意见直接去做。
而且这样的性格真的影响了冉有很多的东西, 比如说甚至他有一次帮既是增加了税收,所以又再度剥削了很多财产,孔子当时非常的生气,甚至对他的弟子说,冉有不是他们的同道可以敲锣打鼓去批评他,这件事的的确是然有做的,有很大的不对。他完全是按照利益着想,没有考虑别的。儒家的思想就是认为要用自己的才能为天下的所有人民造福,而不是在帮助这一些有权有势的已经很好了的人再去拿走那些处在贫困之中的人的财富。
甚至冉有还在他的朋友公西华出国的时候给了他一年的工资那么多的米,而她也根本没有出国几天。有假公济私的嫌疑,所以孔子认为冉有并不能真正被称为大臣,因为大臣必须要以道事军,而冉有考虑了利益,很多时候就忘记了大道
但是其实冉有考虑这一个并没有任何的错,儒家主张的就是先让人口多起来,之后让他们富裕,在最后以教育。但是咱有好像反而把钱都巨难到了权势手中。
冉有是能够理解儒家的大道的,但是问题就是他很多时候不敢把那些掌权者的命令违背,也不敢跟他们唱反调,所以她只好一直顺从他们,以至于最后甚至和孔子的关系将近破裂。这也许也是再有带给我们的教训吧,既然你已经知道了什么是善的,什么是恶的,有了良知之后,那就去顺从着他吧,去为善去恶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