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8072250/b012f2e505269e2f.jpg)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语言更是升华到了艺术的层面,笔者才疏学浅,不能解其一、二,唯有借逻辑这个舶来品来攻此山之玉,贻笑大方之家。(若有意者,可自行深入学习)
第一条:稻草人(莫须有)。
说话者歪曲了别人的观点,使自己能够更加轻易地攻击别人。当年孔二诛少正卯(存疑),言五大罪,第一条就是心达而险,整个罪状无一实,尽皆虚,后世更是达到极致,诛人论心。论心,则无可察,无可察,则以言者为准,即使听者不从,也暗记在心。言语是有重量的。
第二条:错误归因(说者无意)。
说话者将两个可能(重点)存在相关性的事物直接定义成因果关系。整体性在华夏文化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分量,人们总喜欢将不同的事物互相联系起来。当人们在说一件事的时候,偶尔提到另一件事,听者会不由自主的将其联系起来,所谓说者无意插柳,他年未必不能成荫,无事下闲棋,偶出神仙手。
第三条:诉诸情感(慎用)。
人乃有情众生,善用情感,总能有些出其不意的效果,只是慎用,伤人伤己。
第四条:谬误谬误(一叶障目)。
说话的人专门在别人身上挑刺,只要有一点缺陷,就否定全部。此条若用,最好和诉诸情感一起,情绪一起,皆是俗人。只是要首尾干净,否则情绪易落,自食苦果。
第五条:滑坡谬误(此例若开)。
此条本质上还是诉诸情感,只是由此衍生开来而已,一点看似有道理的理由,加一点泛滥之后的想象就行。
第六条:人身攻击(对人不对事)。
说者不论事,只论人,以人废言。可提不可用,用则伤身,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第七条:诉诸虚伪(你也是)。
此条本质上还是属于人身攻击,言者不过试图以前错论后错罢了。同第六条。
第八条:个人怀疑(虚言)。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人不能尽知。不因己不知不言,也不因己不知乱言,若言,只为他山之石,聊做参考,博谦逊之名即可。
第九条:片面谬误(以偏概全)。
若所说确实被证错,虚心认错便可。君子行事,来日方长。
第十条:诱导性问题(引蛇出洞)。
字面意思,预设答案,让对手自己钻进去,很难,不建议用。
第十一条:举证责任(推手)。
将证明自己观点的责任推给其他人,属于倒持太阿,一旦被人找到把柄,就是自寻死路。
第十二条:语义模糊(空话)。
这个混日子要常用,不论怎样,事后不能被人追责,但事前好像又说过了。把握尺度,长青树、不倒翁。
第十三条:赌徒谬误(牵丝戏)。
事情本无关,奈何人多想。恰当的时候,恰当的善意之语,就够了,不要画蛇添足。
第十四条:乐队花车(从众)。
可从众,不可泯众。善用众,引导众人达成目标,一将功成万骨枯。
第十五条:诉诸权威(借势压人)。
前期可用,但不可多用,目的在于突出自己,借势以成势,得意忘形终祸患。
第十六条:合成谬误(以点代面)。
大局观是根本,着眼于一处,难成气候。
第十七条:没有真正的苏格兰人(狡辩)。
错即是错,担小错,成贤名。
第十八条:基因谬误(因人废言)。
闲棋,不可执着于出身。
第十九条:非黑即白(两元论)。
不可取,兵行险着,不胜则死,非死地不用也。
第二十条:窃取论点(循环论证)。
言于曲士,慎于大家。
第二十一条:诉诸自然(崇古薄今)。
反其道而行,才能由下代上,由后胜前。
第二十二条:轶事证据(盲人摸象)。
慎用,诡道难成,只能一以贯之。
第二十三条:德克萨斯神枪手(打哪指哪)。
鸡肋鸡肋。
第二十四条:中间立场(和稀泥)。
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义,庸人也。
一家之言,与君共勉。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一着不慎,满盘皆输。有道是: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望诸君得其所愿。
作者:登天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