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古尔浪洼
《内在革命》这本书,一开始我读的并不怎么顺畅。原因是,我在读作者前言的时候,我觉得她讲犀牛角冲在前面,断了会再长出来的故事,带有浓浓的鸡汤的味道或者巫婆的感觉。对于鸡汤本能反感的我,在这个故事之后,就被卡住了,阅读的状态怎么都进不去。
那天在朋友建的一个微信交流群,碰到一个不认识的女孩,加我微信,可能是她误以为我是什么“大咖”吧,所以好奇。但我是个天性怯于与陌生人打交道的人,所以本能想拒绝。后来,考虑同在一个群,拒绝了太没礼貌,几经犹豫,加了。然后,就聊了几句。可鬼使神差的是,我竟然问她:“你读过《内在革命》吗?”她答曰:“读过。”然后,发给我她的评论。
我一边读着她的评论,一边走着神。在她的文字中,我看到是的全是热情与激情,以及对书中精华的总结。无论是从她的文字中,还是对话中,透出的都是满满的正能量。而我却还不识趣地说着各种不喜欢,不好看,不真诚,不真实之类的负能量的话。待我打完字,微信上久久没有回应的时候,我才醒悟,她可能早就关了这个对话窗口了。
我对自己有点自责。对于一个年龄几乎小自己一半,正值青春好年华的女孩,我怎么可以说如此消极的话呢?那一刻,我忽然明白,我之所以读不下去,可能不是书的问题,而是我的心境的问题。其实真正需要进行一次“内在革命”的不是她,而是我。
第二天,是周日,我带儿子出去玩,在商场的儿童区,他自己很快就找到了小伙伴,几个人斗陀螺斗的不亦乐乎,完全不需要我参与招呼,所以,我坐在嘈杂的商场里,翻看着《内在革命》。竟然看进去了。然后我就在儿子玩到得意处,不时跑回来,分享一下他的快乐的“骚扰”中,看完了这本书,然后,在自己的内心,进行了一番“内在革命”,有了一些感悟。
感悟一:放弃自己擅长的事情,也许才是真正自我突破的开始
一个人在20岁的时候看向未来,会有无限的可能性。可一个人到了40岁呢?一切似乎都已经定型,接下去的一切,都是可以预测的。比如,自己擅长什么,能做好什么,做不好什么;比如,自己的职业发展,可能能做到哪个程度,自己的瓶颈将会出现在哪里;比如,自己的收入,将会晃荡在哪个区间,能过得上怎样的生活,什么样的生活自己不用去幻想和奢望……这些,几乎不动用脚趾头,用手指头就可以清晰地算出来。
而不幸的是,我正好处于这样一个状态和年龄段。
但问题的症结也恰可能在这里?一个清晰知道自己现在及未来的一切的人,可能也就是一个生活在恐惧之中,只有现实的担心,没有未来的奢望的人。一个对未来没有奢望的人,怎可能开心和欢乐呢?但问题是,我们真的如此了解自己吗?我对未来没有奢望,是被“真相绊倒”了,还是“从内心深处关闭了自己”?
我琢磨着这些问题,对应着自己的故事。想想,从20岁开始参加工作,到现在,快20年了,这20年来,我差不多一直在制造业做管理工作。从员工干到总经理,几乎所有的岗位我都做过,所有的滋味我都尝过。从世俗的眼光看,我在事业上算得上是“成功”。可是,从自己内心对自己的渴望来讲,我觉得我总是想改变点什么。是什么呢?就是那种被套在无形的套子里,连吃饭上厕所都精确到分的日子。是的,我的20年过的太有规律了,规律到了我不用思考,用脚趾头都知道怎样工作和生活的状态。
我记得我儿子出生的时候,我尽管花了极其大的努力陪他,可是,我还是每天早上6点钟要离开,晚上10点钟回去。那时候,我其实很想过一段把工作放下,整天陪他的日子。我觉得人生苦短,能陪他的日子其实非常有限,等到他上幼儿园开始,可能就离我们渐渐远去,不久他就会有自己的小伙伴和生活,然后是小学,中学,大学,他的圈子将会离我们越来越远,最终完全走入自己的世界。
然而,我迟迟下不了决心。因为我觉得,在工厂工作,我实在是太擅长了,离开工厂,我去做什么呢?是的,我的内心对未来有恐惧。因为我太知道我擅长什么了,而我对离开自己擅长的领域,未来能做什么,能做好什么,完全没有把握。可后来,不是我想到了什么方法,而是我与公司高层在经营理念上有分歧,于是,在各种因素的叠加下,我终于下定决心,离开了原公司,在家带了一年儿子。那一年,我彻底将工作之类的问题抛诸脑后,每天以带儿子为乐,给他读绘本,陪他捉虫子,与他一起垒沙城堡。而我儿子,也从半夜将我当陌生人,拿脚往下踹我,变成了早上起来,一睁眼,便滚到我肚皮上,抱着我的脖子玩。那种幸福的感觉,真是太奇妙,太令人难忘了。
一年后,当我觉得我可以回到职场上的时候,工作的机会竟然自己来了。我去了一家公司任副总裁。两年半后,因为有了之前的陪儿子的那种幸福召唤,所以我想过一种时间弹性更大的,既能有份自己的事业,又能有充足的时间陪家人的工作。想来想去,要想达成这样的条件,似乎只有自己创业。于是,我辞去了副总裁的工作,回到离家数百米之遥的地方,租了一间办公室,开始了自己的创业生涯。虽然起步维艰,困难重重,但也还是撑了下来。虽然现在也还算不上是多好,但至少,在工作与家庭之间,我能做到很好的平衡,也还都能达成自己的目标。
后来想想,拿到书看不下去的那几天,正好是公司遭遇了一些比较大的难题的时候,我可能正在为这些事情烦恼着,所以才看不进去书。而等到周日陪儿子去玩,读书那会儿,转机竟自动到来,当时烦着的事情,接到一个电话通知,难题竟然自动迎刃而解。《内在革命》中,作者讲到了《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中的一段故事,对我启发很大。哈利·波特在九号站台和十号站台之间找不到九又四分之三站台,但其实,它一直就在那里,一头撞过去,就是。在我们的人生旅途中,可能也类似,我们也常常不知道放弃了自己擅长的事情之后,下面的旅程将怎样继续。但其实,你可能不需要顾虑那么多,只要一头撞过去,奇妙的列车,奇妙的旅程,可能就在厚厚的柱子后面等着你。
感悟二:敞开自我,勇于付出的人生,才是有智慧的人生
在年少的时候,我常常憧憬未来,觉得人生漫长,我们要做的事情可能很多。可是,当等我过完人生半程,快要踏入不惑的四十岁门槛的时候,才发现,我们能做的事,其实很少。
比如我,从农村走出来,在一众伙伴纷纷败北的时候,独自硬生生在南方挺了下来,然后在陌生的城市扎根,结婚,成家,立业,觉得做得还不错。可是,在一个脚抬起来,快要跨进40岁门槛的时候回望了一下,才发现,原来这四十年来来,我其实并没有付出多少,更多的,其实是接受了别人的付出。这些付出,有些来自公司,有些来自家人,还有些,来自朋友和伙伴。我得到了太多太多,但因为我的不成熟,人生四十年历程,我其实都是在学习,在索取,自己真正付出的很少很少。
可是,我们不能永远不长大,在即将推开40岁的大门的时候,我要做的最重要的事,其实应该是告诉自己,付出比得到更重要。以前,我太过于追逐得到了,而我,其实也确实得到了很多,现在,则应该是我付出的时候了。对亲人,对家人,对父母,对子女,对我认识的人,朋友,同事,邻居,乃至路人。
我有位老上司,就是这个这样付出的人。他自小丧父,母亲与姐姐含辛茹苦,将他送入大学。可是,造化弄人,他刚毕业的时候,赶上上山下乡,等到真正分配工作的时候,已经35岁。他以35岁“高龄”起步,从头开始,成为了行业专家。晚年,更是与人合作投资工厂,十年艰辛,公司上市,他成了亿万富翁。别人都很羡慕他。
可是,对于真正了解他的我来说,我知道他真正的成就不仅仅是这些,而是他无私为自己所从事的行业培养出的人才。在大家都自闭,不愿教人的年代,他就对年轻后辈爱护有加,倾囊相授。他从生产一线挖掘出了很多的人,对他们悉心调教,委以重任,后来这些人,陆续流转到了国内各地的工厂,担当重任。他更是在学术领域,每年都推动并参与组织行业年会,致力于发掘年轻的、新的工程师们,因此,他在自己所从事的行业里,可以说是桃李满天下。另外,他还呼吁大家为完善中国的产业链,创业,布局。常常关注着行业发展的状态,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他资助并支持后辈创立的企业有好几家,其中过半成为了这个行业的中流砥柱。
包括我自己,也是他不计较私利,付出人生中,受惠的人之一。我在认识他之前,只是一个普通的员工,因为好学,向他请教问题,而受到他的指点和照顾。后来,他更是成为了我的人生导师,在我工作和人生中遇到难题的时候,多次给予了帮助。即便到我过了而立之年之后创业的时候,他也默默地帮了我不少。
在人生的成长中,我们总是希望得到,我们不断努力,总是对别人说,请给我xxx。其实仔细想想,只有索取的人生,并不是健康的人生。就连自然界中的草木和庄家,都知道在春夏汲取,秋季结果,奉献出自己的果实。而作为人类的我们,也应该在经历了我们成长和汲取的年龄之后,该做出付出。这样才是丰盈的人生。
在《内在革命》中,作者说,我们应该敞开自我去生活,学会用爱去衡量人生,这样,我们的智慧就会觉醒。仔细回想,我老上司的人生,其实就是一种敞开自我的人生,是一种真正智慧的人生。他默默付出,不遗余力去帮助后辈,他为这个行业培养出来的各种人才所贡献的价值,可能远远大于他自己的公司上市带来的财富和价值。也许,做为后辈的我,无法在同样的事情上超越他,但至少,我希望也能像他一样,做个可以付出的人,在往后的人生中,努力做到“施”多于“受”,期许自己能够有一点稍微大点的格局,能做出更多一点有价值的事情来。
- the end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