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主要是华杉结合历史上众多为《孙子兵法》做注解的人的想法,再加上自己的观点写成的,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原来《孙子兵法》说的是这么一回事,在生活、工作中也有普遍的应用。
先来澄清几个容易被误解的点:
1. 凡战者,以正合 ,以奇胜。
“以奇胜” 正确读音是 yi ji(一声) sheng,而不是奇怪的奇,这句话说的是凡是打仗的人,都要分兵,分为正兵和奇兵(预备队的意思,也就是不要把牌一下打完),就是留一手的意思,这一手可以在关键的时候使用。
著名战例就是韩信的背水之战(也被误解的很深),这场战斗的胜利不仅仅在于韩信是一反常态的背水列阵,而在于韩信准备了后手(提前准备了一支兵绕后包夹)。
2.三十六计
36计和孙子兵法没有任何关系,充其量是人们把一些经典的战例升华为谋略。
孙子兵法的宗旨其实是不提倡这些的,但可以在特殊关头使用。
3.到底是胜利了还是失败了?
这次成绩好就说明这段时间的学习有成效吗?下一次呢?
这个产品卖的很好,说明产品设计的好?将来会一直盈利?
都不一定,而是我们要自己心里清楚,目前的“胜利”是暂时的,可能是“偶发的”,关键是自己的实力有没有增长,能不能笑到最后。
分析胜利的原因,是哪些方面造就的。
4.以少胜多的幸存者偏差
平常我们都喜欢以少胜多的战例,包括淝水之战,赤壁之战,巨鹿之战,官渡之战,往往这些战争才能成为我们的谈资,“逆袭”“绝处逢生”往往更能吸引人眼球,但是这往往就是幸存者偏差,或者说沉默的螺旋。
就是吸引眼球的才能被媒体曝光,被世人时常拿来评说,而剩下的那些绝大多数都是以多胜少。
是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战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
翻译:
所有的用兵之法意思是我十倍于敌,就实施围歼,五倍于敌就实施进攻,两倍于敌就要努力战胜敌军,势均力敌则设法分散各个击破之。兵力弱于敌人,就避免作战。所以,所以,弱小的一方若死拼固守,那就会成为强大敌人的俘虏。
所以呢,不是说我觉得我能打,我想打就去打,这是拿人的生命开玩笑(一将功成万骨枯)。
而是要事先周密计算,在能胜利的时候再打,先胜而后战
胜兵先胜而后求战,每战必胜,败兵先战而后求胜,如何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