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年家庭剧《小别离》和《小欢喜》的热播,将海清又一次推上了热潮。许多人都在她饰演的“童文洁”身上找到了自己的影子。
剧中的海清是一位强势又有些可爱的妈妈,而剧外的海清却鲜少有人了解。
图片来自网络 侵删有人说海清是生活中难得一见的“人间清醒”,可是作为女人,她除了是一位演员,还是一位母亲,一位妻子,一位女儿。
当海清的儿子出生后,一边是作为妈妈,她想要给孩子陪伴,另一边是作为演员,那是她的一份事业。奔波在两者之间也曾让她十分苦恼:到底该如何在家庭和工作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
网上有句话说得很心酸,也很现实:孩子,我抱起了砖头就抱不起你。
这如今已成为很多人正在面临的问题。
可是焦虑,急躁,得过且过,这都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海清也意识到这是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她必须正视自己各个不同角色的需求:
她是妈妈时,需要一些跟家人孩子独处的时光;
她是演员时,需要有作品来保证自己的事业;
她是海清时,需要属于自己一个人的独立空间。
所以她决定先看清自己内心的意愿,如果她想要陪孩子,那就推去所有的剧本;如果遇到心仪的剧本,那就全心全意地去接戏;当自己疲倦了,那就放下一切,一个人去旅行,独处。
如海清这样“世间清醒”的人,社会上还有很多,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能看清自我人格世界里的每一个自己。
那么又该如何去看清自我的人格世界呢?在这本《你有几个自己:探秘神奇的人格世界》里能找到答案。(以下书名简称为《你有几个自己》)
《你有几个自己》的作者朱建军,是著名的心理学家和心理学中国化的先行者;是北京林业大学心理系创始人;是国内最早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知名咨询师之一;也是继钟友彬(认识领悟疗法创立者)后,我国第二位独自创立心理咨询与治疗方法的学者。
出版作品30余部,除了心理咨询与治疗领域,还涉及到其他心理学领域,代表作品有《自知》、《药树》、《释梦》等。
《你有几个自己》也是朱建军的代表作之一。在这本书里,作者从专业的心理学角度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人的人格世界里是有多个“子人格”共存的,一个人其实就是一个小社会。
认清子人格可以用来给心理患者治疗心理疾病,也可以让普通人更清楚的认清自己内在的心灵世界,实现更高阶的自知,从而成就更好的人生。
一、人人都有多重人格
为了让我们更好的理解多重人格,朱建军在书中讲了一个关于多重人格的非常奇特而又典型的故事。
故事的来源是美国曾经非常畅销的小说——《人格裂变的姑娘》,讲的是女主人公有一种特殊的心理障碍:多重人格。
在她的身体中好像有许多个不同的自己,而且每一个自己都会在不同的时候占据这个身体,从而表现不同的性格。
这样的人如果在我们生活中出现,我们一定会送她三个字:神经病——然后离她远远的。
朱建军在《你有几个自己》中提到:
作为一种心理障碍,多重人格的自我分裂是自发而被动的。
但是对于我们正常人来说,也是会有多个人格侧面。
我们的性格之所以那么复杂,就是因为在内心中有不同得人,他们有不同的性格。
比如早上早起,闹钟响了,大脑里就好像有几个小人在对话:一个说【快起来,今天的日程安排的很满】;另一个说【被窝好暖和,再躺会儿】;还有一个说【早起都做不到,太没出息了】......
像这种脑袋瓜里几个小人争论打架的情况,在有”拖延症”和“选择纠结症”的人身上特别明显,其实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人格“分裂”,也就是我们身体里的【子人格】在作怪。
认清自己的心灵世界,接受多重人格的存在是第一步。
二、借助子人格彻底看清自己
我们在生活中,评价一个人特别活络机敏,会说他:八面玲珑,左右逢源。
《红楼梦》中的王熙凤就是这么一个人,在大家族内,身为贾府的大权掌握者,她在面对不同身份的人,性格态度、说话方式也不一样。
我们自身也一样,当面对父母的时候,要有做子女的孝顺谦卑,当面对孩子的时候,要有做父母的坚韧与慈爱,当面对老板的时候,要有做员工的尊敬与本分......
每切换一个场景,每更换一种身份,我们表现出来的子人格都不一样。
那我们内心深处到底有多少个子人格?
《你有几个自己》中提到一个概念:人格意象分解。
人格意象分解技术,就是通过分析人格,找出一个人心中各自不同的子人格。作者习惯称之为“拆人”技术。
那么又如何“拆人”呢?
这里又提到一个概念——意象对话。这是一套可以把内心世界用意象呈现出来的心里技术。
很好理解,人在潜意识中都习惯使用象征性的东西来代表一些抽象的事物,比如用玫瑰代表爱情,骷髅象征死亡,天平表示正义等等。
如此我们便可以通过意象对话让自己放飞想象,记录大脑里出现的各种意象,它们可能是某个人,某种动物或者一些超自然的形象。以后根据这些意象所代表的情绪性格来区分自己的子人格。
具体的方法作者在书中做了专业详细的讲解,在此就不一一赘述。
毫无保留的让自己的子人格呈现出来,分析每个子人格代表的形象和性格特别,是自我认知的第二步。
三、调节内部子人格关系,让内心世界更和谐
归根结底,子人格再多,它们也只是存在于自己的心灵世界,就像是被身体这座牢笼牢牢困住的一个小团体。
人是社会性动物,在面对外部世界的时候,我们所呈现出来的只不过是内在子人格中的一个或者几个,就是这少数的占主导地位的子人格决定了我们当时的情绪、行事风格。
网络发达的年代,我们几乎经常看到某某地方有人跳楼、投水,结束自己绝望而不堪忍受的人生。
但他们的内心里真的想死吗?真的不留恋生?
我想我们之中绝大多数人都有过【一死了之】的念头,但却不是有了这个念头的人都会有勇气真的去结束生命。
当消极的子人格占据了人内心的时候,又会有另一个小人出现,它代表爱,温暖,善良,美好。我们会想到父母劳作的背影,孩子欢喜的目光,陌生人善意的微笑,甚至听得见内心深处疯狂的质问:你甘心吗?
这时我们就会调节自己,内心像有千军万马在奔腾,最终说出口的却是云淡风轻的一句:我很好。
这就是内在子人格之间关系的调节。首先我们得正视自己那些消极、恐惧、压抑的情绪,辨别出此刻出场的是我们体内的哪一种子人格,再告诉自己这也就仅仅是自己的一个子人格而已,它代表的并不完全是全部的你,你可以换一个子人格来处理当下的情绪和问题。
这里提到一点,我们内部的各个子人格之间并非是完全和睦相处的,它们有的甚至是敌对关系。
轻微的敌对关系会让自己变得“矛盾”,中度的敌对会让自己“抑郁”,而严重的,就会导致“精神分裂”。
所以,我们在认识内心子人格的时候,更应该多去关注那些体内消极、偏执、恐惧、黑暗的子人格,接受它们的存在,理解它们的出现,并且调节感化它们。让我们内部心灵世界更和谐。
四、让子人格质变,成就最好的自我
朱建军在本书中提到:
子人格不是固定不变的,在改变子人格之间的关系的同时,实际上子人格本身也会随之变化。
这种例子也很常见,且大多数都是非常励志的。
电视剧和小说里经常有这样的桥段:一个人无力承受生活的打击和变故,选择跳河自杀,但是又被别人救了上来。重获新生后的女孩一改以往的懦弱与胆怯,好好活着。
其实这就是一个子人格的死亡和另一个子人格的新生。这是子人格质的变化的一种。
同样是消极愁苦,多数人只是唉声叹气抱怨命运不公时运不济,而李白却留下了“与尔同哀万古愁”的佳句,这句话戳中了后来千千万万人的心绪。
当悲愁超越个体,它就成为了伟大。这也是一种质变。
如文章开头提到的海清,在面临家庭和事业的双重选择时,她努力过,彷徨过,压抑过,可是再怎么努力,每一天的时间都是固定的;再怎么彷徨,这个问题一直存在;再如何压抑,问题还是得不到解决。
那就不如改变。
从内心纠结到遵从内心最大的愿,其实也是一种质变。就好像拨开云雾见月明一样。都是要有遗憾的,那边在该陪伴的时候陪伴,该拼搏的时候拼搏,该放松的时候放松。
也正是这样,海清越来越受观众的喜爱,只看一眼,便会觉得这时候十分通透的人。
生活是自己的,人生也是自己的,愿我们每个人都能看清内在的每一个自己,拥有最高阶的自知,过自己最想要的生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