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认同生活就是体验,就是修心,过去看过的同一句话,隔段时间再看,可能就有了新的感悟。
书里说,幸福就是过好现在的每一天。我俩现在热衷于小市民的消费,过去妻对于各种消费券从来不在意,这段时间疯魔了似的关注,到点就去抢。我没有这么疯,但也没有反对妻这样做。因为我有体悟。
很久以前,我就经历过类似体验,那时候觉得最自由就是在超市里,看着琳琅满目的商品在货架上摆放着,可以自由自在的挑选自己喜欢的购买。进而扩大到不同的超市,不同的小店,不同的菜市场,体验到各种不同的购买体验。但也就维持了一段时间,过去了也就没有那种感觉了。
妻过去家里的东西都是我买,她没有体验过购物的乐趣,买东西指向性很强,不会闲逛。现在发现购物也是一种乐趣了,就不断搜索不断寻找,今早去超市比我还积极,最近攒了不少东西。不过,我敢肯定,那只是因为她只是在补上过去的生活缺失,过段时间这种狂热就会消失或者转移。
妻自己认为现在可以这样,也是心态放松下来的结果,过去她把心都放在孩子身上,没有心情去研究去购物。我认同。
当一个人的注意力从其他人身上移开,开始关注自身,自身过去缺失的东西就可能会被发现,去修补完善。并且被关注的人也会心情放松,真正做自己。
昨天看武志红讲人找心理咨询师治疗的时候,随着治疗的深入,反而情绪会越来越糟糕,直到ta完全挖掘到真正的心结。心结彻底打开之后,人生就开始转变了,开始做真正的自己,不再伪装。这段内容似乎提点了我。
因为我看到不少类似娃的这种表现——刚开始父母彻底给孩子自由的时候,孩子反而更加变本加厉的玩耍,并没有出现预期的结果——父母给了自由,孩子觉得被爱而感动,继而去学习。现在想来,可能就是孩子在不断的释放自己内心过去积攒下来的压力,随着释放,表现的越来越靠近核心的本我,负面情绪越来越强烈。
这个时候的父母,很多都觉得自己没有得到孩子的感恩,没有看到孩子的转变。但如果父母坚持真的做下去,孩子彻底释放了本我之后,才会开始做他真正的自己。
之前看过一个视频,一杯清水,里面加了一些墨水之后变成了一杯黑水。这时,不断用水龙头往里面加清水,黑水没有什么变化,很长时间之后才似乎看到黑色变淡了,随着时间的拉长,清水越来越清澈,直到最后又变成一杯清水。
上学的时候,老师就给我们讲过,一个疾病的发生发展是有过程的,一些慢性疾病,医生介入治疗开始之后,疾病依然是要向前发展,可能治疗的前期,病人的症状还有继续恶化的表现。不代表没有效果,只是需要时间等待治疗和疾病发展的过程逐渐达到平衡,接下来才会治疗显效。
都是类似的道理,过去也理解了,但过去并没有融会贯通,现在把这些联系在一起理解,更清晰了。
今天早上我们出门嘱咐娃洗下碗,回来看到洗了,我们夸他洗的干干净净。他说,你是不值得,那个碟子上好多油。
他是愿意做事的,但同时也是希望被看到的。所以,看到并且表达出来谢意,他的情绪就得到了疏解。
妻的笔记本有问题,找他看看,他也很愿意的帮忙去解决了。搞完还随手弹弹钢琴,又找我俩下国际象棋。估计也是百无聊赖了吧,毕竟一个人待在房间里,即使有手机电脑。这是好事,说明他主动向外了。
现在我俩的心态很好了,即使吃点亏也不会纠结,我俩之间有了意见分歧,也能很快互相理解。
就这样,继续下去。20230211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