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份知识掺入了太多杂质时,恐怕只能勾兑成鸡汤了。”
01
—
在读《纳瓦尔宝典》的时候,看到过这段话:
不要读畅销书...
最好的方法是阅读原著和经典。
如果对进化论感兴趣,那就去读一读达尔文的作品,
不要从理查德·道金斯读起(尽管我认为他很棒)。先读达尔文,再读道金斯。
如果想学宏观经济学,就先读亚当·斯密、冯·米塞斯或哈耶克,
从最早的那批经济哲学家读起。
当时一直没太明白,
纳瓦尔为什么让我们不要去读畅销书?
为什么读经典作品时,还要注意先后顺序?
直到今天,我看到了这样的观点:
知识源头,就像河流的源头一样,
是知识发源的地方,是知识刚刚被创造出来的地方。
源头的知识浓度和质量极高,
有丰富的底层逻辑和基础概念。
顺流而下,离源头越远,支流越多,混入的杂质也就越多。
当一份知识掺入了太多杂质时,恐怕只能勾兑成鸡汤了。
原来,知识是有源头的!
道金斯虽然很棒,但也只是在忠实转述达尔文的知识,
畅销书虽然读起来很爽,但所阐述的知识,说不定都已经转了三四手。
学习这些,我们根本无法享受到知识“原汁原味”的味道了。
02
—
脱口秀演员孟川在《脱口秀大会》上说了这样一个段子:
前天有粉丝发微博说,看见我和我老婆在沈阳机场,
传着传着就变成了,看见我和我沈阳的老婆,
后面更离谱,传着传着又变成了,看见我和小沈阳的老婆。
你看,信息传了三手就变成了谣言。
那知识转了三遍就有可能会变成谬论。
所以,纳瓦尔才强烈建议我们,不要去读畅销书。
因为畅销书,加入了太多的“励志”故事,又充斥着情绪化的表达,
当一份知识掺入了太多杂质时,就只能勾兑成鸡汤了。
读这些内容,我们根本分不清知识的底层逻辑是什么、基础概念是什么,
搞不好还真的去盲目实践,误人又误己。
03
—
这段时间,我也在反思“知识转手”的问题。
比如,我喜欢读书,我会学习书中的知识,记录作者的观点,
然后用我自己的语言复述并发表出来。
这里存在两个问题:
第一、如果我读的这些书就是那些所谓的畅销书,我学到的知识很有可能就是鸡汤文。
第二、我自己的总结,也是在转述知识,也有可能会误导读者。
所以,我给自己定了几个规则:
学习专业的知识,需要阅读经典书或者教科书
拓宽视野的阅读,尽量读权威的文章
要学会知识的对比
只发表自己亲身实践并验证过的知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