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胡之所以成为大众所喜闻乐见的乐器,与其音色特质是分不开的。近似人声,个性鲜明,变化细腻,使得二胡的音色特别富有民族韵味和感染力,带给人不一样的听觉感受。
想要通过演奏打动听众,一方面需要良好的技术能力,包括对音准节奏速度等音乐基本要素的把握,另一方面还依赖于合理的音色表现。
我国的传统音乐理论指出“音律美则音响感人;有意境则神色俱佳。重音律不重意境者, 乐工之技;重音律重意境者, 唱家之本领也。”,也就是说,如果仅仅只是在音准节奏上达到标准,并不重视意境的表达,只是工匠的能力,而音奏如果能传神,有意境,则是唱家的本领。
然而在当前的二胡学习者中,对音色的重要性,具体的演奏手法都还了解,但在具体的练琴过程中,能够长期主动坚持大量空弦训练来提升音色的学生还不多。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和空弦训练的特点是离不开的。因为二胡只有两条琴弦,空弦训练只能发出两个基础音,反复针对这两个音进行日复一日的练习的确显得较为乏味和枯燥,长此以往,练习者容易失去练习兴趣,进而难以坚持。因此,虽然教师们在课堂上已经大量重申了音色的重要性,但能坚持进行音色训练的学生还是为数不多。
有一种一万小时成为高手的说法,但实际上,并非所有积累了一万练习的人都能成为高手,如果只是一味机械重复,一万小时顶多只是原模型的巩固和熟练而已。
道理是显而易见的,又例如单纯盲目的大量写了很多很多字,并不能成为书法家一样。
想在大量的重复练习中得以蜕变,一定要善于练习。也就是,要学会刻意练习。 (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