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简书里读到了沐芝阳老师的《优质课上,我看见生命在腐烂!》一文,勾起了自己一直都想写关于这个话题的欲望。
2017年高考前几天,为了能缓和一下家庭氛围,从而使孩子能以轻松的状态进入考场,我给手机上下载了“全民k歌”app,开始了自己的K歌之旅。
说起我和唱歌,其实一直是那种我爱他他不爱我的关系。为什么呢?还是自己先天条件太差吧!高音唱不上去,低音沉不下来,但是没办法,喜欢就是喜欢,大概从小受了堂姐的影响吧。记得小时候没有电风扇没有空调的夏天,我们晚上就给院子里铺上竹席,奶奶或者妈妈摇着蒲扇,既能降温又能驱蚊。后来家里盖了楼房,我们就爬到楼顶,躺在星空下,跟着堂姐学唱流行歌曲。那时候我学会了不少歌曲,像《小草》、《熊猫咪咪》、《忘不了你啊,妈妈》、《大海啊,故乡》……,好多呢!
再后来,到华县741厂子校上学的时候,在没有妈妈照顾,没有朋友陪伴的孤单寂寞中,能给我带来安慰的就是跟着收音机学唱歌了。毛阿敏的《思念》和张明敏的《梦驼铃》是我的最爱。每一次唱到“你从哪里来,我的朋友”,就会想起家乡的朋友们,我就仿佛能看到一只只蝴蝶向我飞来,那是我的伙伴们来问候我了。每一次唱到“攀登高峰望故乡”,我都会泪流满面,恨不能插上翅膀飞回到亲人身边。
不好意思,又扯远了。话说我注册了K歌账号,然后就开始练歌了。为了能达到高一点的级别(从C到SSS),我就一遍遍地反复推敲反复练习,纠正自己唱得不准的音调。后来我无意中还发现了K歌的一个秘密,就是即使在录好以后还可以进行单句编辑从而提高整首歌的得分。不怕大家笑话,我的好几首歌就是用这种方法得到了SSS,可说实话,那几个作品最后听起来总觉得怪怪的,不是很自然。而且那种感觉一直持续了好久,好像似曾相识,但又有点说不清道不明。
突然有一天在录歌的时候,我想明白了,那不就是这些年愈演愈烈的赛教活动吗?我竟然在用这种自己素来都嗤之以鼻的方式在欺骗自己!这样的作品愧对歌友们送的花花啊!也许是性格使然吧,我参加过的仅有的几次赛教,都是未经提前演练的,最多也就是在自己带的A班上一遍,把握一下时间而已,然后就在B班正式去讲课。我觉得,只有这样的方式,才能展现教学的实际,才是对听课评课者的尊重。
其实仔细想想,赛教得奖和K歌得SSS,参与者的心理是相似的,都想把最好的自我呈现给听众。但是,K歌纯属个人的娱乐行为,是工作学习之余的生活调味品。可赛教呢?课堂呢?能像这样开玩笑吗?
我觉得,每一个为人师者,都应该守住我们的初心。立足于自己学生的实际,扎实认真上好每一节课,让孩子们能学有所获身心俱进,这才是回归了教育的本真!日常的教学,学生的成长,不允许我们只是去迎合个别的观众而不顾学生的感受。从长远来看,裸课才是王道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