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飞鸟集•作业本读书日更大挑战
飞鸟集•读书笔记:《露天电影》(2)

飞鸟集•读书笔记:《露天电影》(2)

作者: 入梦出现 | 来源:发表于2023-07-17 00:00 被阅读0次

鸟伯乐授课时间:2023年7月14日21:00~22:00

“扎下”是一个按钮,隐含通过它,可以把秦山原从“当下的世界”带入另外一个世界中。

“他板着指头算了算,十五年。”不直接叙述十五年,而是用动作表达。更有画面感。后面再加上一句“头发……熬白”,表达时间。

下雨,甩鞋子上的泥、找不到打火机,写作手法是迟滞,表达下雨天的真实情况以及秦山原的行程不顺利。人对不顺利会有好奇心,希望探索原因,从而让读者更想读下去。

为什么看到鸡呢?落汤鸡?可能是要暗示他接下来的命运。

然后,看到小孩,小孩看到秦山原。叙述视角变化,从小男孩的角度看秦山原:他看见了秦山原的花伞,接着才看见伞下的人。花伞,是秦山原的人设,比较符合人物的性格——闷骚。一开始没有写花伞,为什么这里写?前面,他在车里的世界是比较现代的世界,花伞比较常见,并无特别之处。进入这个落后的村子,男人打花伞的就很少,而秦山原打花伞,这里突出花伞,有一种暗示在里面。

对人物描写要突出重点,进行有层次的介绍更高级。尽量不要面面俱到扎堆描写很多,动辄三五百字,效果不好。

“小孩慢腾腾地往这边走,赤着脚,裤子斜吊在圆鼓鼓的肚子上。”画面感很强,也很准确。农村小孩子就是这个样子的。描写人物特种练习,平日出门注意观察别人的穿着,行为方式,眼睛转动方式等等。细致而准确的观察,落笔成文更形象、真实有画面感。

“看起来有七八岁,大脚趾在泥水里钻来钻去。”符合孩子的天性。是不是眼前仿佛看到一个这样的孩子向我们走来?

这里是分开、分层次描写,而不是一下子写完人物外貌。还可以不同的人对一个人的看法,来描写人,把人描写得更加形象、立体。鸟伯乐举例别人对他的印象,红柳认为他有水平,菠萝认为他很胖,锦年认为他是秃头鸟等等。不同的人对同一个人事物会有不同的看法,可以通过外界的看法来丰富这个人的形象,比直接描写这个人更有味道,让人记忆深刻。

“我不认识你!”小孩说。秦山原问小孩问题,小孩子没有顺畅回答他。设计好迟滞的写法,让事情进展得不要那么容易。人的本性有好奇心的,越不顺利,越想探究清楚。

“回家问你爷爷你爸爸去。”秦山原高高在上的感觉,我认识你的父辈和祖辈,你们这些小兔崽子,狗日的还对我爱搭理不搭理的。我突然感觉这话透着秦山原有一种仗着曾经的孩子的祖辈和父辈对他的崇拜,希望孩子也要仰视他的味道在里面。

“小狗日的,”秦山原说,“这个都没有看过。”秦山原在车上是教授,文化人。到了扎下这里,他的身份在不断降低,这个时候已经降低和满口爆粗的司机差不多,也说脏话,相当于露出了丑陋和低俗的原形。

比如,有些层次低的人说话中带骂字,而读书越多的人,可能说不出句句带骂的那种很粗俗的话。比如你我大概都不会在人的面前堂而皇之地说出很粗俗的言语。

接下来并没有平铺直叙集中介绍十五年前的秦山原是放映员、骑破自行车、道路崎岖不平,担心摔倒等。这样写没有新意,也没有意思,让人看着乏味。不如与描写村里人一起,陆续介绍突出他过去的身份更好一些。一点点把秦山原的老底掏出来,一个个放出来,是不是更让人印象深刻?

接下来慢慢揭开秦山原十五年前的生活面貌。

【未完待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飞鸟集•读书笔记:《露天电影》(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cywu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