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生活逻辑
体制内,不是你怠惰的理由和借口

体制内,不是你怠惰的理由和借口

作者: 米思娅 | 来源:发表于2018-08-25 12:11 被阅读0次


    在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有这样一句话形象的描述“体制内”的生活:

    监狱里的高墙实在是很有趣。刚入狱的时候,你痛恨周围的高墙;慢慢地,你习惯了生活在其中;最终你会发现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这就是体制化。

    体制内,主要指在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等的组织制度中起主导作用的一部分。体制内因为其固有的稳定性以及政治权力所带来的各种优势而导致前几年一度出现“公务员热”,可是,在风华正茂、挥斥方遒的青春岁月里,当我们拿出高考的拼搏精神从千军万马中杀出重围时,进入高墙里面的生活,我们发现三年、五年以后可能成为这样子:

    开始我们都是抱着如何高效率的解决问题,可是后来我们遇到事情的第一反应是“这个事情领导的意图是什么?”“怎样做才能得到领导的认可和赏识”;

    开始我们都是怀着“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激情投身于工作中,可是后来我们学会了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学会了沉默是金,变得谨小慎微,生怕说错一个字;

    开始我们都抱有“学以致用,经世济用”的情怀,可是后来发现我们慢慢在实践中学会了把握做事的节奏,不能做得太快以免所有重活、累活都压在你身上,于是在苟且中度过了一天又一天;

    开始我们接到任务时总想做得最好,可是后来我们发现做得好又能怎样呢?晋升还是遥遥无期。学会了有意识的控制人力资本投入的程度和质量,低质量的输入必然导致低质量的输出,我们的生命质量也随之降低。

    总有一个瞬间,我们会不断的反问自己,这是我想要的生活吗?曾经的我,不是曾梦想过像雄鹰一样展翅翱翔吗?可是现在,感觉自己就像温水里被煮的那只青蛙,连跳出来的力气和动力都没有了。

    可是,有时候我们还会给自己找各种借口,学习、进步又能怎样?还是拼不过那些有关系、有背景的人,收入也不会因为你干多干好而提升,干嘛天天加班呢?这样的岁月静好不也挺好的吗?是的,我们习惯了用那些佛系词句、文艺辞藻麻痹自己的灵魂,从来不愿意被叫醒过来。继续装睡,继续怠惰。

    和周围人的生活对比,我们似乎心有不甘却又臣服于现实,并心安理得的重复着原来的生活。体制,果真成了那个将我们推向怠惰的主要原因吗?

    你究竟是在为谁而活?

    这个世界上真正绝对公平的只有两件事物,一是时间,二是死亡。时间,每个人每天只有24小时,如何度过这24小时决定了你这一天的质量,如何度过每一天决定了你这一生的质量。当你觉得看不到预期的效益而选择以磨洋工的方式对待工作时,其实就是在怠慢自己的生命。我们总是习惯于站在现在去看待未来,而很少能够站在未来的时间节点来看现在的行为。如果当有一天机会真的来临时,我们发现依然两手空空,没有什么成果能拿得出手,那时会不会后悔自己曾经对待工作的态度和方式?

    说说我身边的同事吧,80后,非国内顶尖名牌大学,但是为人低调、谦逊,做事情一丝不苟、兢兢业业。在纪律上,严格要求自己,几乎每天都是最早到办公室,帮领导打开水、沏茶后开始自己一天的工作;在工作上,追求精益求精,一篇文章写完后从逻辑到格式几乎挑不出什么毛病,连标点符号都很注意,写材料时经常加班,有时候就睡在办公室,有时连续加班,但从未听他抱怨过一句;平时,有时间就参加各种学习活动。不是一天两天保持这样的状态,而是持续多年一贯的作风。如果你是领导,这样的人你会不用吗?

    可是,大多数人呢?都是在看着领导脸色做事情,领导在我就好好做,领导能看见的范围我就好好做,其他的也不会投入太多的精力,做得再好,不在领导的视线之内,有何用?于是,我们对自己的要求一降再降,最后自己安慰自己,能过得去就好。

    可是,就是这种过得去的将就人生,毁了我们的大好前程,也消磨了自己的斗志。

    易卜生说:“你的最大责任是把你这块材料铸造成器。”铸器人是我们自己,十年之后能成什么器,取决于现在。现在努力种下新的因,将来才能收获善果。一粒粒种下,才能有十年后的满屋粮仓。

    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步有进一步的欢喜。

    愿我们在迷茫时、困顿时,都不要轻言放弃,一步步前进才能迎来曙光。

    体制内,不是放弃学习的理由和借口

    当我们每天被各种繁杂的琐事缠身时,陷入其中而无法从中脱离出来重新审视自己,日复一日按固定轨迹循环往复。买了很多的书籍,大多束之高阁;列了很多的计划,却几乎没有执行完成,于是学习的热情渐渐消退。

    我们似乎总是有足够的借口:上班那么累,好不容易下班休息会儿,有点属于自己的时间,放松下也没什么,于是开始刷微信、刷电视剧;看书,学英语?工作上又用不上,学了不能致用,晋升职务也派不上用场,那岂不是白花时间和精力?

    胡适任北大校长时在北大毕业典礼上曾说“凡是要等到有了图书馆方才读书的,有了图书馆也不肯读书。凡是要等到有了实验室方才做研究的,有了实验室也不肯做研究。你有了决心要研究一个问题,自然会损衣节食去买书,自然会想出法子来设置仪器”。当我们漫无目的的学习或者缺乏学习动力,主要原因不在于体制本身的束缚,而是缺乏问题意识。在工作中不舍得投入时间去研究,永远都是囫囵吞枣,自然提不出什么问题。只有潜心研究,提出一个个问题,带着问题线索去查阅资料,这些问题就像珍珠项链中的那根线,把原本散落在各处的珍珠都串连起来。比如,如果在经济管理部门,可以深入研究下当前的经济发展形势,研究消费、投资、出口等因素怎样影响GDP,而又有哪些因素在影响当前的消费、投资、出口?如果以某个区域为例进行研究的话,又可以把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区域经济学、金融学等多个经济学的分支结合起来学习,理论只有结合实践才能绽放出生命力。“明确的问题+具体的方法论”既能温故知新,有能应用于实践,何乐而不为?

    在业余时间,我们依然有不同的途径去学习、去精进自我,如利用周末时间去参加论坛、学术沙龙、读书会,输出自己的知识和感悟,在交流中提升认知水平。

    体制内,从来都不是我们放弃学习的理由。学习,需要热情,更需要方法,当我们充分认识到学习是为了充实生命,才能真正调动起主观能动性。

    坚持,才能收获丰硕的成果

    我们了解了很多提升自我的途径和方法,可是永远都坚持不下去。一是我们总认为应该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可现实有时却是一分耕耘,零分收获,两分耕耘,零分收获,三分耕耘,零分收获……十分耕耘,一分收获,可是大多数人基本在两分耕耘、三分耕耘的时候没有看到成果便停下前进的脚步,再换条路走,这样就如同挖了很多口井却没有一口井出水。二是我们往往对自己的估计过高,给自己定的目标、计划太高远而无法完成,自然就没有动力继续前行。

    在开始给自己定个可以够得着的小目标,尽量完成任务。比如每个月读一本书,然后写几百字的心得体会,完成后可以分享到各个论坛、写作平台,信心就这样一点点积累起来,慢慢的,发觉自己能控制、能做好的事情也会越来越多,于是才会产生良性循环。

    当我们身处这个知识爆炸、互联网经济高度发展的时代,我们何其有幸能如此便捷的获得学习各种知识的通道,当我们还在用体制内等各种理由为自己的怠惰开脱时,我们的生命显得如此苍白。

    管中窥豹,可见一斑。从对待工作、学习的态度中可以窥见每个人对生命的态度和认知层次,当我们对生命的觉知力不断提升时,也自然会珍惜生命中的每个时间段,并努力赋予其深厚的内涵。

    体制,从来不是你放弃学习的理由和借口。

    当你放弃自己的时候,一切都可以成为借口。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体制内,不是你怠惰的理由和借口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czwi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