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要谦虚待人——
不要学火鸡。这比喻有些人自我膨胀,却不知自己。从《荀子》角度看,我们应该谦虚待人,听取他人意见。智慧是可以增长的。智者在做决定前会征求建议,心存感激。
一些人不清楚自己,拒绝看清自己的缺点,往往自我膨胀。
这就像火鸡看到外敌时,颈部和身上的毛就膨胀起来竖直,藉以夸大实力,希望让对手以为它体型变大了,但大家都清楚,那是假象。
而从这些人的角度去看,只要碰到比较,就觉得要比人家大、比人家好,很阿Q的自我膨胀,这是心理不稳定的征兆。
《荀子》有句话说:“凡人莫不好言其所善,而君子为甚。故赠人以言,重于金石珠玉;观人以言,美于黼黻文章;听人以言,乐于钟鼓琴瑟”;
意思是说,我们如果把善言赠送给别人,会觉得比赠送金石珠玉还要贵重;把善言拿给别人看,会觉得比让人观看礼服上的彩色花纹还要华美;
而把善言讲给别人听,觉得比让人听钟鼓琴瑟还要快乐。而这也应该成为我们平日与人交往的说话之要。
爱夸大其词、喜欢把话说得过头的毛病,是可以改正的。只要我们愿意慢慢改正,智慧也会有所增长,我们处事也会更加谦虚。
古今中外很多大人物,在做重要决定之前,都会请教很多人,广纳建议,而一旦达到共识,就会照着去做。
有智慧的领导者,不会说这是自己的智慧,而是心存感恩,感谢大家的努力;执行时不幸发生错误,别人也会谅解。
荀子(约前313—前238)战国末思想家、教育家。名况,时人尊而号为“卿”。汉人避宣帝讳,称孙卿。赵国人。
游学于齐,后三为祭酒(学长)。继赴楚国,由春申君用为兰陵(今属山东)令。后著书终老其地。韩非、李斯皆其学生。
批判和总结了先秦诸子的学术思想,对古代唯物主义有所发展。反对天命、鬼神迷信之说,肯定“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即自然运行法则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思想。
和孟子的“性善”说相反,认定人性生来是“恶”的,“其善者伪也”,要有“师法之化,礼义之道”,才可以为善,重视环境(“注错习俗”)和教育(“化性起伪”)对人的影响。
政治上主张礼法兼治,王霸并用,坚持“正名”之说,强调等级制,反对世袭制。
在法律上主张礼、法并用,隆礼重法。要求实行“刑当罪”、“爵当贤”的刑赏原则。
提出“明分使群”来说明国家制度和伦理道德的起源。在经济上提出强本节用、开源节流和“省工贾、众农夫”等主张。著作有《荀子》。
荀子的学说在当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思想财富。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喜欢夸大其词、自视甚高的人。
这些人就像火鸡一样,一旦遇到挑战,便会立刻展示出自己最强大的形象。然而,这种虚假的自信和骄傲却不能给他们带来真正的成功和成长。
要避免成为这样的人,我们需要时刻保持谦虚,虚心向他人学习,并承认自己的不足。这样,我们才能在遇到问题时,从他人那里汲取智慧,逐步提高自己的能力。
同时,我们还需要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尊重不同的观点,这样才能使我们更加客观地看待自己,避免盲目自大。
另外,我们应该把荀子的“赠人以言”的道理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当我们与他人交流时,要用心去倾听,真诚地赞美别人的优点,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潜力。
我们应该将荀子的“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贯彻到工作和生活中。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积极寻求解决方案,而不是抱怨命运的不公。
总之,我们应该时刻提醒自己,避免成为像火鸡一样的自大之人。只有保持谦虚、尊重他人、勇于面对挑战,我们才能在人生道路上不断成长,实现自己的梦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