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的时候特别害怕离别,每逢和相处了一段时间的人骤然分开,就特别受不了,像被掏空了一样。每年春节,表弟一家就会来我们家串门,小住几天,和表弟差3岁,又玩的来,便喜欢他们过来,最开心的日子应该是在春节前几天,心中有蠢蠢欲动的期待,幻想和他们相逢后热闹温馨的场景,满心欢喜,但是与他们一碰面就开始惴惴不安,惶恐几日后的别离,玩的越尽兴就越提醒自己他们马上要走了啊,然后就像抑郁症患者的药物失效一般如坠冰窟,情绪颠簸的厉害,晚上也睡不着觉,一想到他们要走就不安,辗转反侧,整晚都在不安里挣扎。直到他们离开的日子,我反而松了口气:终于走了,不用再担心他们什么时候离别了。
这种古怪的情绪伴随了我很多年,念幼儿园的时候,是爸爸陪我去的,要从小班换到中班,当时我坐在教室里面,很多同学的父母都在和他们的孩子做最后的惜别,教室里声音嘈杂,很乱,我爸爸没有进来,他就在外面,透着窗户看着我,手里还夹着被子,静静的,我也看着他,我不敢看的久,因为马上要哭了,但是又不舍得,因为我爸爸要走了,悄悄的擦了眼泪又去看他,爸爸就一直在窗户边上凝视着我,久久不动,然后我就绷不住了,眼泪一直流,别过眼去,他拿的是我午睡的被子,但我感觉像是被卖了一样,要一直睡在这里,心里难受的要死,我想他快点走啊,这样我就不会哭了,想把离别的过程拉的快一点,这样悲伤就少一点,尽管过后会延绵很久的落寞,总是不愿意暴露我的软弱。
初中的时候,第一次寄宿,妈妈帮我整理的寝室,完后在外面吃顿午饭就要分开了,特别舍不得,吃的闷闷不乐,妈妈洞察了我的心思,也舍不得,她拉着我的手说:要不然,我再陪你去逛一逛,我说:去哪里逛?她说:随便逛,哪里都可以。然后我难受的要哭出来,我让她快点走,我想早点回学校,之后一个人坐在床上沉默很久。在心底埋怨自己,为什么这么不争气,无法坦然的挥手告别。你挥一挥衣袖,我却哭红了眼。
直到读大学,这是我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远门,意味着一年只能寒暑假回家,父母把我送到学校整顿好之后就分别,妈妈一直看着我,好像要把我都看进去似的,我不敢接触她的眼神,一直瞟到别的地方,没有很深刻的留念就会好受一点,匆匆的道别了他们,我不敢去回想,心中难得的平静,很安稳,和室友聊了一会儿天,就有人敲门,去开了门,是返回的父母,妈妈说毛巾忘了拿,我急忙拿给她,妈妈欲言又止,还想叮咛什么,我说:妈妈,你快走吧,其实是害怕,怕她一开口,我又会难受很久。
而如今,已经能很坦然的面对离别,可能是离家的次数多了,也习惯了,不会有那种庄重的仪式感,有时候妈妈还躺在床上,我就走过去轻轻的和她说:妈妈,我走了喔,妈妈也会淡淡的回应:路上小心,然后继续看电视。于是乎拿着行李轻飘飘的走了,很自在,没有过多的依恋,只剩下洒脱和面对远方的决心。
念大学的时候高中朋友也会来我的城市看我,晚上睡在一张床上聊天,宿舍的床又小又挤,心却被填的满满的,聊到很晚,然后满足的沉沉睡去,第二天到火车站送她们离去,因为我们学校离火车站远,所以道别的时候对方可能还会玩笑一句:我可是会比你先到学校噢。
“哈哈,那拭目以待喽”
然后就真的开始比赛,丝毫也不会觉得落寞,因为对方也在不同的地方和你走着一样的路。
在被离别折磨到伤痛的日子中,在禹禹独行在外漂泊的岁月里,早已渐渐的学会放开与他人之间的依恋,卸下了包袱,化作珍宝,安妥的被珍藏在心里,想起来时还能满腔柔情。
不再去惧怕离别
每一次离别,都要云淡风轻的说一声:再见!
因为,我们一定还能再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