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四书五经(《易经》活学活用案例:小人得势,祸乱朝纲)

四书五经(《易经》活学活用案例:小人得势,祸乱朝纲)

作者: 博学的毛婆婆 | 来源:发表于2022-09-15 07:26 被阅读0次

    昨天学的是第十二卦.否卦,其实这卦象主要是说擦亮眼睛,黑白分明,不被小人利用。

    今天分享的就是一个奸佞小人,毀了一个国家。

    小人得势,祸乱朝纲

    明朝宣德十年(公元1435年)正月,宣宗皇帝朱瞻基去世,几天后,9岁的太子朱祁镇登基,改元正统,他就是大明朝的英宗皇帝。

    王振是山西蔚州人,他非常善于逢迎,因而深得朱祁镇的欢心,王振被提拔为司礼监太监,掌管皇城里的一切事宜、替皇帝管理奏章、代皇帝批答臣子上奏的一切公文。

    野心勃勃的王振掌握了这样重要的部门,并处心积累的加以利用,意图达到自己的目的,王振也十分清楚,从朱元璋开国一直到宣宗,对宦官的管束都十分严厉,因此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他一面讨好英宗,一面故作姿态骗取阁臣的好感。表面上毕恭毕敬,暗地里却拼命的拉帮结派。

    朱祁镇当皇帝不久,太皇太后命王振随文武大臣在朝阳门外阅兵,王振竟骗过所有大臣,谎报与自己交往甚密的纪广为骑射第一,并越级提拔他为都督佥事。

    一次得手,王振便大了胆子。后来,他竟然打着英宗的旗号摘去了“内臣(即宦官)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这块牌子,开始大揽朝纲了。

    一旦大权独揽了,王振斌明目张胆的广植私党,打击异己,在王振的淫威之下,公侯勣戚常呼王振为翁父,此情其势,可想而知。

    昏庸无能的英宗对王振的专横不仅视而不见,无动于衷,反而认为王振忠心耿耿,是难得的人才,于是对他宠眷益深,赏赐有加。没多久,王振的擅权就把一个政治亲民的大明王朝搅得乌烟瘴气。

    而此时北方蒙古瓦刺部却逐渐强盛起来,正统四年(公元1439年),也先执掌了瓦刺的实权。上台后的也先积极向中远扩张势力,蚕食大明江山。面对也先的一系列扩张、侵扰,朱祁镇和王振沆瀣一气,不但不谴责,反击,就是收到求救文书也从不派兵。王振从中收受瓦刺大量的赌赂,即使有朝臣进谏,他便极力庇护,粉饰太平。

    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七月,也先寻找借口,分四路向明朝内地进攻。由于多年战备荒废,塞外明军不堪一击,城堡很快陷落,只剩下一座大同(今山西)城。

    英宗顿时慌了手脚,驸马都尉井源等四将率兵万人前去迎敌,很快全军覆灭。

    英宗不得不找来王振和群臣商量对策。王振为了讨功邀宠,动起了劝驾亲征的念头,英宗仅通过三四天的筹备,仓促率领50万大军亲征大同。

    也先得知英宗亲征便佯装败退,诱使明军深入……细节无须再说了,最后英宗被俘,他身边的50多位文武将全部战死,所带去的军队全部被葬送。

    这次事变就是明史上有名的“土木堡之变”。从此,明王朝一蹶不振。

    智慧金言

    泰极否来,并不只是封建王朝兴衰的规律。现实生活中,人们的是非成败,也往往会蹈其覆辙,所以否卦警示人们在事业兴盛之时,切不可自以为是,仍须谦虚谨慎,励精图治,这样才能保证事业的长盛不衰。

    而且,在困境时,即使陷入无妄之灾,也要不失矢志,相信命运之神不会总是一副悲剧面孔,物极必反,千年沉冤可以昭雪,十年厄运不算无望,在厄运之中完全可以采取迂回曲折,另求生路的策略。

    《易经》这本书读到现在,虽然卦文我不太懂,更是记不住,但书中所说的智慧金言,我记住了,我会用余生来实践它。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四书五经(《易经》活学活用案例:小人得势,祸乱朝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dgko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