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安全的成功,并不真正安全

安全的成功,并不真正安全

作者: 阿碎碎 | 来源:发表于2021-06-09 17:16 被阅读0次

    今天,我想写写这段时间的思考和自我剖析。在一些持续的困扰和受挫中,我看到了重新解读所带来的力量,也体会到了自己在思维上的局限。整理的过程中,我似乎明白了从哪里可以找到一些突破口。

    19年底的时候,我给扎堆学习写了一篇《差异是学习的机会》,当时小编浩浩给文章写了一段编者按,有一段话触动到了我。他说,“我们都习惯于给事物下定义,把东西找个格子放进去,然后用二元论的思想再去找个相反的事物,这样确定性的思考确实会很爽,不过也会丢失我们更全面看待一个事物的可能性。

    前阵子,我遇到了一些职业困惑,就去参加了Luc师兄的生涯工作坊。然后,我收获到了关于“如何有意识去选择”的智慧。通常,我们所经历的很多事,都会带着自己的某些认知滤镜来观察它们,赋予它们在符合我们潜意识驱动下的某种意义。然而,却时常发现好像这些被赋予的意义(即自己的理解),又和自己的期待产生了差距。当差距日渐变大,内在的焦虑和冲突开始消耗能量,当它们成为牵绊时,问题内化成自我,人生就被卡住了。

    在工作坊里,我学习到,假如我们可以用不同视角,对生命历程里不同事件进行解读,用自己的语言,赋予它们更多的新意义,赋予身份的一致性,那些所谓的困惑也就完成了内在整合。

    这让我再一次想到了僵固型思维成长型思维的概念——正面的、积极的语言会影响到我们的思维习惯,因此反转是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再回看当时浩浩问我的问题,“有没有可能在某些场景下,所谓的成长型思维会相对成了僵固型思维?”我觉得自己好像有了一些新的发现。

    在学习引导和教练的过程中,我时常用WWW & EBI(What Works Well & Even Better If)来做复盘和反思,其中有一些也通过写作的方式,总结记录下来。然而,当我重新翻看这些习作,再回忆起平时工作的模式,不禁发现这看似是成长型思维的背后,竟然出现了一些思维偏好的惯性,尤其是在WWW的部分。

    每次复盘,我都会在WWW里总结一些好用的经验,特别是当某个工具或模型顺利开启了对话、推动了流程,然后在下一次、下下一次的工作坊里,我就会本能地沿用这些工具和模型。这本来也没什么,但最近经历了几次失败的对话之后,我不禁有点沮丧——这些带给我成功的东西,为什么现在不好使了,反而成为了一种束缚?

    我对这部分做了反思。我发现,当我被贴上一些肯定的标签时,就会有些恐惧,害怕自己做不好而失去这种肯定。而当我被贴上一些否定的标签时,我也会担心自己的表现正如标签所言。标签成为了我的负担,也困住了我。我会害怕失败,在意外界的评价,它们左右了我的判断并影响我内在的稳定,所以无意识地选择了最安全的方式(复制黏贴)来证明自己可以做到、可以做好,甚至不愿意去思考还有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案或者工具组合。

    我忽略了工具和模型是什么,它们在为什么服务,它们的底层逻辑支撑又是什么,甚至忽略了还需要考虑时间和场景等更动态的因素。我单纯地为了工具而工具,为了流程而流程,只是为了达到“安全的成功”,获取一个好的评价,这恰恰是僵固型思维的典型表现。

    我又想,在我带领的工作坊和教练对话里,有多少是为了证明自己掌握了这些技能,又有多少是真正带着勇气视其为学习和检验的机会呢?这么想来,我好像失去了很多可以继续锻炼思考并投入实践检验的机会,所谓安全的成功,也并不真正安全。

    成长型思维并不只是停留在认知和表达上,我一度感觉自己在组织里讲着成长型思维,看到了差异是学习的机会,自己就是成长型的了。结果内心深处依然不认可失败,对自己有diss,这可能也是阻碍我自己进步的最大绊脚石。

    最后,我想到了写作。这是新年flag的最后一篇约稿了,如果用证明自己的视角来看,我已经完成了承诺。假如抱持着成长型思维,这个过程带给我什么收获呢?

    其实,我并没有很刻意去想要写什么,有时经历了一些学习,一些阅读,甚至生活小事,会有些思考片段,我就挤时间写几行字在手机里,或者干脆录一段音频,等有空了拿出来看一看听一听。相比较完成10篇的flag,我似乎更享受在这个过程里收获自己流动的思想火花。它们像从我心里长出来的期待,和自己的对话,没有其它的功利。

    当我觉察到这些的时候,才真正感受到成长型思维的力量。下一步,也该持续进行这些力量训练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安全的成功,并不真正安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dgzs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