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纪越大越觉得美食的可贵。
读书时不会因为挂科难过,但会因为起床太晚错过食堂最受欢迎的小笼包而懊恼不已;工作时不会因为领导批评难过,却会因为在外地吃不到家乡味道的油焖大虾而万分悲伤。
小时候每次听到校门外冰糖葫芦的叫卖声,洪亮而又悠扬,有着让人难以拒绝的吸引力。那时候和小伙伴一起拼钱买一串,每人分两颗,入口时糖的甜再配上山楂的酸,配上咀嚼时黏住牙的快感,让人感觉人间美味不过如此。每次下课一群人蜂拥涌进小卖部,拿着零花钱买着辣条,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叫做火爆鸡筋的辣条,一种素面筋之类的东西,一个人买一袋,一群人每人一根抢着分食。现在也能见到冰糖葫芦和火爆鸡筋,偶尔也买一点吃下,不过感觉已经不是记忆里的味道了。
大学时每次和室友通宵开黑,十二点时通常一起在网吧附近的烧烤摊狂欢。整条街都是烧烤摊,深夜依旧灯火通明,暗黄的灯光陪衬着皎洁的月色,让整个街道的气氛显得十分迷离,仿佛脱离了人间。附近ktv里飘出来的诡异的歌喉与烧烤摊上杯盏交错的声音不断碰撞,有人在吹嘘生意赚了多少钱,有人在倾诉失恋的痛苦,有人在畅想不久的未来,勾勒出一幅幅人生百态。当然重点不在这里,每次来这里,都会先点一份凉拌毛豆和水煮花生开胃,再点牛羊肉串,烤鸡翅,烤鱿鱼,蒜蓉茄子之类,月初生活费充裕时,还会点油焖大虾或者烤鱼来享受生活。碳烤的肉串滋滋冒油,烤到跟烧烤架子上灯光颜色一致的时候时,撒下孜然,辣椒粉,再翻个身涂上一层油继续烤,香气顿时便冒了出来,肉感紧致,一上桌瞬间就消失一空。这边的蒜蓉茄子更是一绝,切开的茄子上铺满一层蒜蓉和肉沫,谁先动第一根筷子,必能扯下满满一大块茄肉出来,入口丝滑爽嫩,回味无穷。吃饱喝足,便能抖擞精神继续开黑,要么一起喷对手,要么一起喷队友,现在回想起来,倒是很有一番滋味。
大四时常常一个人在校门口的一家面馆吃面,最常点的就是三鲜面,所谓三鲜,就是猪肝,瘦肉和鸡蛋。因为是常客的缘故,老板经常给我加点番茄,火腿肠,青菜之类的东西,所以我的三鲜经常变成六鲜甚至更多。十块钱满满一碗,分量恐怕是我见过最足的,面汤有排骨的酱香,上面浮着一层金黄的油,在上面灯光的照耀下发出五彩的斑斓,老板在案板上切肉,发出吱吱的响声。对面是一对情侣,两个人互相夹着菜喂给对方吃,一边还说着让我想吐的话,照他们的速度,吃完要到过年。不过他们吃得还是比我快。随后对面换成一个奶奶陪着她所以,奶奶一边把猪肝瘦肉夹到孙子碗里,一边苦口婆心劝着他吃,孙子并不领情,吵着闹着把猪肝挑出来扔到桌子上。对面的人换了一个又一个,我碗里却始终没有空。以前一直想着成为一个伟大的人,结果,连一碗面都吃不完。
毕业前去了一趟重庆。吃了一个星期的火锅,同行的人都去了医院,我还嚷嚷着再吃一个星期。有当地同学指路,吃的都是巷子里的正宗口味,少了商业区的喧嚣浮躁,多了点原生的质朴纯真。让人特意点了特辣的锅底,让人望而生畏的红油锅,翻滚的锅底和恐怖的辣椒已经让人想象到屁股炸开的场面,沸腾时锅上的雾气仿佛让人看到千军万马前赴后继的壮观场面。在重庆吃特辣的火锅,如同一场战争,需要十足的胆量和勇气。不过我不懂火锅的具体吃法,完全凭借自己的忍耐力和过剩的激情。他们说牛肚应该七上八下,我每次都会多煮一段时间,蘸上香油蒜蓉,入口先是一层油铺垫,后面吃起来细腻紧致,辣味似乎也没有那么浓烈。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麻辣牛肉,号称辣死人不偿命,鲜红的牛肉上铺满一层花椒,看上去就让人菊花一紧。煮完吃起来没有感觉到牛肉的味道,而是像一口花椒刺激你的味蕾,吃的时候倒没特别的感觉,吃完后后劲一下子冲到身上的每一寸肌肤,每个毛孔似乎都在往外释放着躁动。吃完整个火锅,便有种经历人间百态后坦然自若的孤独,整个世界都不过如此。
工作后辗转过很多地方,遇到过很多人,经历了很多故事,也遭遇过很多事故。但每到一地我必须先做的事,一定是搞清楚当地特色美食,不过我口味比较重,大部分地方的食物都不能有特别的情愫。现在在四川某地,四川的火锅据说和重庆有很大的区别,反正我没怎么吃出来过,吃了那么多次,总觉得没有大学时去重庆吃得过瘾。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与同事一起恰烧烤时,周围依然有人在抱怨领导同事,有人感慨人生,有人吹牛放屁,但是找不到之前的感觉,看着异乡的月亮,心里总有些说不出来的感觉。万幸烧烤味道还不错。
少年时说结伴去另一座城市,后来一个人旅行。少年时说要实现多大的理想,后来苟且偷生。踏上时间的列车,呼啸而过的记忆如同沿途的风景疾驰而过。记忆里抽象的部分化作星辰,镶嵌在浩渺的夜空。
希望你的人生也有美食相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