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政治史的主要参与对象一直只有这么几个:皇帝、官僚、太监、外戚,自从秦汉已降莫不如此。秦始皇一统天下,消灭贵族以来,皇权独大,中央集权,王朝的政治格局就演变为皇权和代理权的竞争互动格局。
战国时期,君主利用游士发展出来的职业官僚打击贵族,秦汉一统之后,豪族逐渐兴起,尤其是汉武帝常年的对外征战严重恶化了国家财政,大量平民百姓投靠豪族,扭转了政治势力的平衡。土地和平民的流失进一步削弱了君权,豪族通过经济基础垄断知识,获得儒学的解释权,进而和官僚阶层合流,成为威胁皇权最重要的力量。
豪族有钱、有人、有文化,君主不得不依靠外戚和太监来对抗豪族官僚联合体。直到唐宋之交,造纸术和印刷术的普及推广,知识传播成本的降低和普及,科举制兴盛,打破了豪族对于知识的垄断和儒学经典的解释权,皇权逐渐重新取得优势,加上安史之乱之后南方经济的发展,豪族在北方的经济基础被摧毁,豪族才真正衰弱消亡。而新的平民职业官僚成为新的政Tan力量,在政治上的力量和独立性跟过去的豪族官僚的相差甚远。
了解历史,需要抓住关键节点和脉络,例如商周之变、周秦之变、两汉之后的豪族社会、唐宋之后的科举社会,这些是理解中国历史的主线。
中国历史的演化动力学,涉及到了政治关系结构、外部资源和技术变迁、草原中原高原海洋的互动联系,是解释中国历史的三大视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