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3871310/042450ecb436ce0b.jpg)
九月,羊城依然火热如夏。这南方的城市,向来四季不怎么分明,一年之中,春来得最早,秋迟迟不来,而夏天最最漫长,冬最短。
这不,过了白露,眼看就要中秋了,除了偶见残荷,即使早晚也不见一丝凉意,更别说落叶了。
路过邮局,很早就打出了中秋的广告:
“DIY月饼,带你品位思念的味道”
“因为懂你,给你最特别的中秋”。
一切节日营销总是在节日到来之前就已敲锣打鼓,甚至把不是节日的日子也变成节日。不敢细数一年有多少个节,总之不比以前天天盼过年,如今是天天都过年,如此想来,已十分满足了。
只是想着中秋的节日,就会想起远方的人。再次路过邮局,就走进去了。大堂里月饼的堆头还是跟往年一样,都是特色的广式月饼,包装也精美。随手挑了几盒,就可以直接邮寄出去了。之所以选择邮寄,是因为难得免费,还可以直接送到爸妈手中,不用他们到集市上去取,少了往来的折腾。
其实这么多年,往家里寄了不少东西。包括回乡的时候,为了轻装出行,连行李都是提前寄走,那些可是一大箱子的沉重的物品,没少辛苦邮递员大哥,而且妈妈也会经常给我寄些土货、特产之类的,这一来二往地,连邮递员也跟爸妈熟识了。
我便交代他们,乡下地方,人家跑那么远来送包裹,不容易,要多点招呼。爸爸说,他们也忙,马不停蹄,喝杯茶的时间都没有,最多递支烟。
对邮递员的情结,是从小就结下的,那时爸爸每年都订《中国摄影报》,也会给我订一些课外读物,书报是送到爸爸单位的,所以邮递员到了,就意味着新的书报到了。这种期待,让人欣喜。拿到手上,还散着墨香,而投递员绿色的身影已随清脆的铃声远去,尤如冬天的早晨,开门看到屋外皑皑白雪,纷纷扬扬里留下一串脚印,从此印在心头。
后来,随着邮递员送来的一纸录取通知书,我便离开了家,开启了人生求学、漂泊的旅途,只是再也没有遇到收一份新的报刊那么美好的交接仪式了。书报被陆续放进了值班室、放进了信报箱,不见了邮递员的叮当铃声和那抹绿色背影。
思绪在邮局的大厅里蔓延,回到眼前的包裹。
月饼经过验视,已开始打包了。看着箱子封上的瞬间,我突然有往里面放一封信的冲动,哪怕只写一句“亲爱的爸爸妈妈,你们好吗?”。
我忍不住对着工作人员说了句“等等”,他停下手中的封箱胶,问我:“还有东西要放吗?”我摇摇头,小声说“没有了”。
低头,寻笔,才开始填写手里的详情单。
同一个姓氏的两个人,相隔千里的两个地址,就这样在一张两联的单据上被连在一起了,一张留给我,一张寄给你们。
我很认真地写着每一个字,还在另一张空白纸上打了一遍草稿,尽量写出我的最好的笔迹。因为爸爸会认真地看那张单,还有上面的字,他会从字迹的潦草程度推断我忙与不忙。
“你是一封信,我是邮差”旁边排着队寄包裹的小伙子哼起这么一句来。所有人都把目光望向他,让他周身不自在,只得低头看手机,而我本来平静的心再次咯噔了一下。
忍不住搜索歌词,还是当年喜欢时候的样子,只是好久没听了。
“忙着去护送来不及拆开,里面完美的世界。”
一直认为这首歌的歌名跟内容不符,一曲悲伤的情歌被冠以“邮差”这个名词,很多年来都没想明白。今天再看,却是觉得再适合不过了。用诗人的话说,这意象简直了。
后来,我想告诉爸爸包裹的事,让他留意听手机,转念又不想让他们为这点小事多了记挂,还是先不说。
顿时,好像瞧见爸妈从邮差手里接过包裹,俩人一边疑惑又一边谈笑着打开来。尽管对他们来说,早已不缺吃少穿,甚至还会责备我乱花钱,但我想,那也会是一个属于他们的最完美的世界吧。
寄递手续办完,我匆匆离开。
九月,虽然毫无秋意,但远远望去,仿佛看到暮色沉沉,皓月当空,故乡的树梢上挂着圆圆的一轮明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