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写了Philip Waechter的《我》这本书的读后感,在了解作者情况的时候,我也顺便翻阅了他的另外几本作品。 这一篇便写写读完他的另一本广受好评的作品《有了儿子的日子》的感想吧。巧合的是,上篇作品《我》很多人认为是作为母亲节的极好礼物,而这一篇,很多读者则认为是作为父亲节的理想选择。
歌颂母爱的作品不计其数,与之相比,写父爱的作品便少了很多。幸而这位儿童书籍的作家是位男性, 他从一个父亲的视角,用文字、图画记录下孩子自诞生到蹒跚学步的这一阶段。 在安安差不多五岁半的时候,我和他的爸爸一起翻看这样一本绘本,真是对我们初为父母的那段岁月的一个美好重温。
书的封面与作者的另一作品《我》风格类似,父亲牵着儿子的左手,儿子的右手提着一只绒毛兔子玩具,两人都面带笑容,似在奔跑。背景里是影影绰绰、高高低低的房屋。两人的上方第一行是作者名,第二行是书名:《Sohntage》。关于这个书名的翻译,也值得多写几句。Sohntage,德语儿子(Sohn) 加德语日子(Tage,Tag的复数)的组合,德语中并没有这个词,因而这是来自作者的创意。这个词同时与德语Sonntag(中文:周日)谐音。有读者认为这么写是因为父亲在家庭中多承担赚钱养家责任, 所以周日往往是一周中父亲有较多时间与孩子相处的日子,对于有儿子的父亲,那么周日的确是和儿子在一起的日子。也有读者认为,作者这么写是因为周日在一周中属于回归家庭的日子,那么和孩子在一起的日子,不管是周几,都像周日一样,能够感受到家庭的温馨。大部分文学作品呈现在读者眼前后,会引发读者不同的解读,我觉得这正是优秀作品的魅力之一,读者可以去尽情挖掘,进行自己的“二次创作”,享受阅读的乐趣。阅读此书后,我决定将书名翻译为《有了儿子的日子》,一来因为书中呈现的都是这个小家庭在孩子降生后一两年中的画面, 二来也可避免生硬翻译为《儿子日》而造成中文理解上的困难。
绘本从父母二人微笑拥抱新生的儿子的那一幕开始,每个人的脸都红红的,想来父母是因为激动,儿子是因为懵懂吧。从离开医院的那一刻,父亲便发觉拥有孩子后,整个世界都变得与以往不同了。他问孩子的母亲:“街道上总是这么吵闹吗?”是啊,当怀抱着一个孩子,父母们不由自主都变得紧张兮兮,细小的声音被放大无数倍,生怕吵到自己的宝贝,更何况这车水马龙的街道呢?回到家,这对新手爸妈便开始体会各种带孩子的甜酸苦辣: 胀气、哭闹、生病、精力旺盛、疫苗问题,…… 大人们手忙脚乱,累到精疲力尽,慨叹从前遇到的问题与带孩子相比,简直不值一提。不过千万不要被这些困难吓到,字里行间,一页页图画中,也满含父亲对儿子的爱,那份幸福,让看书的我们也禁不住面带微笑。有的时候,儿子睡熟了,父亲晒着太阳,喝着咖啡,吃着苹果蛋糕,读着报纸,这一刻的宁静温馨,令人沉醉。有时候,父亲抱着儿子在瑜伽球上做运动,那么舒服,两人都喜欢,最后玩累了便一起躺在地上。当儿子生病时,父亲抱着这个病恹恹的小家伙,小家伙无力地倚在父亲的肩头,让我们也心生怜爱。有时候,阳光灿烂,风和日丽,可是偏偏儿子无来由闹个没完,父亲被折腾得头昏脑胀、头晕目眩。有一次,好端端吃个红菜头,儿子手一挥脚一蹬,顿时菜汤溅出,全变成红色的人,两人相视一看,竟然都乐呵起来。有时早上,父亲睡得正香,儿子睡不着爬过来,一会儿翻跟头、一会儿在父亲身上蹦起来,直到把睡眼惺忪的父亲彻底弄醒,他竟然累了,又在父亲的被窝里睡上回笼觉。又有一次,父亲为儿子买了玩具汽车作为礼物,儿子打开礼物,对汽车兴趣索然,反倒觉得外面的包装纸非常有趣,于是最后,儿子玩着包装纸,父亲玩着汽车,各得其乐。有时,到了午休时间,父亲已经累得恨不得瘫倒就睡,儿子依旧精神抖擞,敲着小鼓越战越勇,真真是难为坏了父亲。又有时,父亲带着儿子去动物园,不论父亲怎么口干舌燥介绍各种动物,儿子只对鸽子有兴趣,其余一概视若无物,父亲最终只好放弃,干脆坐在长椅上陪着儿子一起看鸽子。…………
翻看整本书的过程,我们都在重复相同的话:“对对对,我们那时也这样。”也会不时忍俊不禁。对啊,面对生活中突然多出的这个小生命,我们最初是多么的紧张又无助,闹了多少的笑话,也平添了多少喜悦和烦恼。虽然我们与作者素不相识,可是我们拥有太多和他一样的记忆画面。
整本书有几个地方让我感触很深。 儿子初初回家时,父亲、母亲和儿子坐在红色的汽车里,父亲和母亲感叹带孩子的困难,认为以往的困难与带孩子相比,简直不值一提,三人的表情都很焦虑,这一页的标题叫做初步评估。可想而知,这对新手父母正处在刚刚上岗的一头雾水状态。到了这本书的中间部分,有一页标题叫做:做决定。也是在那辆红色的汽车里,父亲和母亲在讨论,到底要不要给孩子打疫苗,两人表情紧张,儿子正在一旁睡觉。到了书的结尾,这辆红色汽车再次出现,这次儿子正在车中呼呼大睡,母亲微笑着注视着她的丈夫,父亲也面带笑意,自信地说:“我们三个人一起,还真是挺合适的呢。”经历过这段磨合的过程,大家更了解彼此,也更在心底深爱着对方,三次红色汽车的出现,记录了一个由焦虑到紧张到放松的过程,也是大部分父母的必经之路。
还有一幕,是12月31日的夜晚,迎接新的一年的时候,父母抱着新生的儿子在窗边看着窗外的烟花,这一页的标题叫做:“没有我们的除夕夜”。在德国,12月31日被称为除夕,大部分家庭都会在夜晚燃放烟花,迎接新的一年。作者笔下的这一年,因为儿子尚小,所以父母选择在家陪着儿子一起观看烟花。除夕夜的烟花里没有他们燃放的,可是我觉得他们的心里,永远也不会忘记这一年的除夕,有新生命陪伴迎接新的一年,是何等幸福!
还有一页,标题叫做:“游乐场沙坑边的谈话”。父亲带着儿子坐在游乐场的沙坑边晒太阳,旁边一群妈妈正在热烈讨论中,有的说“退烧栓40度以上才能使用!”有的说“牛奶,要满两岁的孩子才能喝!”有的说“斯佩尔克小麦的零食里也是含有面筋的 !”……这一幕大部分妈妈都很眼熟, 就是一群妈妈趁着孩子在游乐场玩沙子,大家一起聊聊妈妈经。坐在一边的父亲显然无法插嘴,只能静静聆听。照我看来,这游乐场不啻为一个好的信息来源,每天泡在游乐场,保准能收获一箩筐最新的养娃信息、八卦新闻、超市动态,……
一本书里,值得去写、去回味的画面太多,我深深地体会到,有的时候,画面加上点睛的语言,远远胜过通篇的文字叙述。难以想象,如此简单的绘本,竟然带给我无尽的阅读享受。也让我对父亲的爱有了更深的理解。
父亲与母亲不同,他不像母亲那样面面俱到,把孩子照顾得无微不至,甚至有时他还带着孩子一起疯,他也不会直接表达他的爱,不会对着孩子又亲又抱、把爱和喜欢天天放在嘴里。可是他愿意花时间去陪伴孩子,带着孩子一起尝试各种体验。这样的爱不像热烈的阳光,那么奔放,那么直接,倒像是春日里细密的雨丝,无声地落下,滋润大地,润物细无声。
推荐顺便阅读:
《我的爸爸叫焦尼》 作者:波•R•洪博格(Bo R. Holmberg) 绘图:艾娃•艾瑞克森(Eva Eriksson)
《有了小孩以后》 作者:老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