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生活的秘密》:美丽且有趣的博物文学
思衣谷
作者约翰•阿瑟•汤姆森爵士,苏格兰博物学家,他一生著作等身,获得很多荣誉,也是桃李天下。《自然》杂志认为他是同代人中最重要的博物史作者。这么一位博物史学作家,最近由花城出版社引进了他的代表作《动物生活的秘密》,就让我们读者一探这位英国博物学家那美丽且有趣的博物文学之美。事实上,书中的文章都是结集于《新政治家》杂志的文章,都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该书一共分为有40篇文章。正如作者在前言说的那样,前10篇是写动物的,接下来的6篇是写关注生命之网的;再随后10篇是写发育和行为问题,其余就是关于进化概念的观点论述。其中在前10篇中,我们就可以多了很多博物类的硬核有去的知识。首先在第1篇的《海鸟返巢》就写到了海鸟返巢情况是不同于猫狗那些哺乳动物,也不如蚂蚁和蜜蜂那样的昆虫是有回家的数据可寻的,在海鸟中,如燕鸥从加尔维斯顿飞到德赖托图格斯群岛,成功回家这样 ,目前都还是难以解答的,这就自然是博物界的一宗悬案,也为博物界带来神秘的和好奇去探索的一面。
而在第2篇关于企鹅篇,我们就可以读阿德利企鹅虽然天天在水里,会受到豹海豹的威胁,它们的生活也是很有轻松的一面的。它们在海冰上,或者在下水与回巢的途中,常常玩一些原始的游戏,比如跳水,一个接一个,是非常生动活泼的玩耍画面的。当然还有“跃水”活动,那是集体登上一块浮冰,然后满员跳水,然后在上下一块浮冰,再漂一次,实在是冰上的企鹅太会玩了!
接下来的在写到胡蜂的社群生活的情况,就体现了胡蜂是一种非常节俭持家的昆虫,如胡蜂幼虫在秋天会遭到集体屠杀,因为它们会被成年的胡蜂吃掉,它们为成年的胡蜂提供养分,让后者可以有营养过冬,到第二年春天开始下一轮循环。是的,大家看了之后会惊呆了,居然吃了自己的幼虫!虽然这是残忍,但作者说到这些就是想说明的他的博物观,那就是自然界的合作共生,我们换一个角度来想,那些幼虫其实是起到了化作春泥更护花的作用,自然是一种合作而让集体生命延续的关系。
之后谈到了乌鸦,在英国,我们知道他们的复活节是看秃鼻乌鸦的飞行姿势,以及它们发出的声音来得到关于未来的预示。这也是我们常说的乌鸦嘴是密切关系的。其中作者描述这样乌鸦的外形也是十分滑稽的,“牧师神态,得益于脑袋上的白色,给外露的幽默平添了笑料。”
想必,大家都十分有印象那句“听取蛙声一片”吧,而在英国博物作家的笔下,关于蛙的描述是这样的,它们会在春夏之际,在田野里会尽情享受昆虫大餐,不断成长,如脱皮等,直到入秋后它们会再度寻找水体,然后钻进泥浆,度过四个月的冬天。
而在蜗牛的部分,我们就读到了一种比较顽固的,可教育性比较差的蜗牛;也让我们读到了贝壳一直是人类所崇拜的一种博物,这就说明了这种博物对人类生命之网的结构的影响,那就是贝壳在文化元素的传播和文明建设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接下来的6篇是写关注生命之网的,其中有趣的是在《海洋的内部经济》提到的经济关系,如相对于鲽鱼而言,文昌鱼就是生产者或中间商。最后说到了一种十分直观和形象的海洋生物网:人吃鳕鱼,鳕鱼吃牙鳕,牙鳕吃西鲱,而西鲱吃桡足类,桡足类吃甲虫和硅藻。
另外,这部分的关注生命之网的中,其中最为有名的就是《乡村之声》了。事实上,这一篇是好文章,不仅是因为废名的赏识,也在于今年5月25日在《中华读书报》连载了。而如今收录此书,是读者的大大的幸运,这篇的好是好在作者一个自然文学的角度去有情感地描绘了乡村大自然中无机物或者有机物发生的声音,如无机物声:狂风暴雨声、雪崩声、森林山火声、地震声、洪水声,也如有机物声:雨蛙、蚱蜢、蝉、鹦鹉、猴子、松鸡,这些乡村之声,已经汇聚了种种记忆、联想、观念,让人感受到大自然声音之美妙。另外在此文的最后,为了反映自然文学句子之美,作者也引用了一些英国诗人优美的句子,去力透纸张地去生动形象地展现这种乡村之声之美的,如引用了丁尼生的“古槐树上鸽子的闷叫”,也引用了布朗宁的“百合花闷住的夏蜂嗡鸣”、“找到与旋转的恒星暗藏的某种结合”。这,自然也是乡村之声的特殊魅力所在。
之后作者也举了胡蜂在年年入秋都要减员和牺牲,以此来得到确保了延续。坚持和胜利。同时,作者也在《水獭的生存术》中,说明了它是足智多谋的动物。首先自我保护意识很强,不仅夜间活动,彻底的水陆两栖动物,也是有着微弱的气味。另外水獭的优点还在于清代抚育的力度是很彰显母爱的,水獭母亲会让孩子长大后极少感到茫然。此外它的生活方式是浮浪生活的,是很有流浪精神的。
再之后的关于进化概念的观点论述方面,如《断臂求生》就举了跳虾,如果腿受了伤,就会从根部咬断,这是一种很奇特的友谊的自体吞噬。当然,作者总结到这总高等甲壳类动物,弃肢是常见的现象,目的是为了摆脱困境,自由地开始新的冒险历程。而在《另外一种眼光看寄生》就是举了姬蜂的行为,它会将卵产在毛虫身上,孵化出蛴螬以活组织为食物,他们杀死宿主,最后破体而出,开始一段新的生活,这在作者看来与其是残忍,倒不如说是自然界出现的野性,这是它们的创造力,也是自由,更是体现隐性的合作共生的一种生命延续的意义。当然,作者还有《洞穴失明记》《人类的树栖学徒期》《快乐的信徒》等等,都是无比体现了作者那美丽和有趣的博物笔记。
作者是也有着长达三十一年的博物教学经验,自然是会通过简单明了的风格去向大家传授知识的,如这书每一篇都是短小的,平实的。而他也是富有评述中见真知的天赋,他也会用耐人寻味的文字去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大自然之美,在阐述出大自然的美和趣味性,同时也让我们知道了作者的博物观是不仅是支持物竞天择的科学性,同时他也强调自己的博物观,那就是自然界的合作共生,要比如弱肉强食的斗争更为重要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