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还不算热。伏案捧读三毛《撒哈拉的故事》,隔着纸页似乎亦能感受到沙漠热浪滚滚袭来。这样的季节,阅读这样一本书正好契合,由不得你不身临其境。
当年的三毛,凭借其文字引发的“三毛热”,几乎横扫整个华文世界,“流浪文学”更成为一种文化现象引发广泛关注。这一切,在今天似乎已经烟消云散。然而,这并不影响曾经热爱三毛文字,抑或新近乐意走进三毛所营造的奇丽世界,开启一番探寻之旅的读者的阅读热情,正基于此,尽管“三毛热”消褪多年,手头这本新版的《撒哈拉的故事》,仍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重印了九次。或许,这就是优秀之作的魅力,它不只畅销,更体现为“长销”。
《撒哈拉的故事》中总计收录有17篇散文。《沙漠中的饭店》《结婚记》《白手成家》《素人渔夫》展现了三毛的成家与持家趣事,《悬壶济世》《芳邻》《收魂记》《搭车客》描述了三毛与当地居民的日常交往,《娃娃新娘》《沙漠观浴记》揭示了撒哈拉的风土人情,《荒山之夜》《死果》《天梯》再现了三毛的沙漠奇遇,《爱的寻求》《沙巴军曹》《哑奴》《哭泣的骆驼》塑造了不同个体的爱恨情仇。这些篇什,从不同的侧面,以栩栩如生的细节,把撒哈拉立体化地呈现出来,以至于那里的每一粒沙、每一滴水、每一个人,都有了质感与生命,我们的心,不能不随之一起律动。
其实根本不用实地前往,我们也能想象出,撒哈拉的自然条件恶劣,各方面生活状况艰苦。可当年的三毛依然选择置身于那片苍茫的大漠。据介绍三毛的资料显示,她看到一张撒哈拉沙漠的照片,感应到前世的乡愁,于是决定搬去那里。令人欣慰的是,苦恋三毛的荷西二话不说跟着同去,不仅给了三毛一种安稳的依靠,而且,更因此酿就了一段平静而又丰盈的爱情故事,丰富了三毛笔下的世界。
三毛曾说,“因为上帝恒久不变的大爱,我就能学习着去爱每一个人,每一个世上的一草一木一沙。”爱,真的是神奇的,内心有爱的人似乎总有着一种魔力,这种魔力让他看待问题的角度往往不同,让他对人不吝同情并随时施以援手,也从而将周围更多的人吸引过来。对于三毛,如果说,基于对自由的向往使她选择了撒哈拉,那么,因了浸淫于她灵魂深处的爱的因子,使她在沙漠中给予荷西以情爱,给予邻人以友爱,给予朋友以关爱,给予哑奴、沙伊达等别人眼中的“另类”以仁爱……她也从自己付出的爱中,收获了来自荷西的宠爱,来自撒哈拉威人及其他朋友的喜爱。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爱,改变了她在沙漠中的地位与处境,让苦不堪言的撒哈拉生活几乎每一天都有了一抹亮色,也使得她得以在爱中领略到人间百态,体味到常人难以体味的情感波澜。能够拥有如此一段与爱相伴的经历,是三毛生命中珍贵的财富,她用笔将之表达出来,我们有缘读到,那是我们的幸运,极可能也会转化成为我们自身的财富。
不可否认,人与人终究有所不同。别人一生的经历不会完全与我们自己相同,别人的内心感悟、思想境界很大程度上也必然有异于我们自己。“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所以,我们需要在有限的生命当中,尽可能地将自我感知的触角伸向四周,尤其不忘从那些优秀作品中汲取养分,增强我们个人的识见。就三毛及其《撒哈拉的故事》而言,它是一枚多棱镜,折射出的人世光辉五彩斑斓,不同的人更多关注到的是于己敏感的那缕色彩。在我,则想,最该从三毛字里行间提炼出的是“爱”。当我们从中咂摩出爱的真谛,懂得用爱感染他人、装扮自己生活,那么,由撒哈拉吹来的风,绝不仅仅只有粗砺、燥热,还会有一种妥妥的满足与熨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