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课堂,我心里有些失落,刚才在课堂上的兴奋和激情已经因为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了。因为设计好的《绝句》呈现出的效果和我预设的、我想要达到的效果落差太大,这次试课我感觉很不理想。
我的同事沈翠红、金凤丽、石艳华、张曼老师都给了我中肯的建议和意见,她们说你的朗读设计有层次,由浅入深,但感觉孩子们不是那么投入。我也有同感,按照大家的建议和自己的感觉做了少量修改,又试了一次,下课后出现的效果几乎如出一辙,我们同届的王小娟老师和王静老师很真诚地说出了她们的看法,感觉老师和学生都不太入课,学生的想象都没有自己的感觉,就是对诗句的简单翻译,学生没有读出自己的感悟。我们一起分析原因,整整谈了将近一个小时,她们建议我百度一下名师教学视频,或是成功的教学课例反复看看,我觉得这个建议很不错。
晚上我坐下来,让躁动的心安静下来,再查找原因。因为自己不够投入,出现了课堂教学程式化,学生就是顺着老师的设计走,老师就是领着学生走,但是课堂教学没有巧妙引领学生获得自己独特的感悟和体验,学习只是停留在表面,或许课堂氛围并不差,但是课堂呈现出来的是两张皮,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没有无痕融合,没有内化,这样的古诗教学课不是灵动的,是程式化的呆板!如何突破这个瓶颈,我陷入了沉思!
先解读课标,再细读教参,我把教学目标设定为1、识字教学。2、有感情反复朗读直至背诵。3、在朗读中感悟诗歌的美。目标定位以后如何落实是关键!
百度了很多视频,教材解析,教学设计,名家的课堂和设计给我带来很大的启发,就是他们每个教学环节都是无痕地引领学生渐入佳境,把这首诗教得很美。但是名家的毕竟是名家,别人用起来得心应手,自己未必可以驾驭,虽说找到了一点感觉,但感觉很朦胧。
既然这样,我暂时放下了这些,又回到课本里找灵感!哪些灵动的画面,美好的意境,诗人美的情感给我启发,我决心推翻之前的设计,重新再来,可这时离优质课作课时间只有一天之隔了。但是我宁愿冒个险也得尝试突破这次瓶颈,我对自己说,放下功利的心,先不要管结果了,做好最坏的打算,轻松向前走!
我把原先的“看图识字”变为学生自主学习讲解,把第二层次朗读进行润色,因为只是简单打拍不能让学生充分体会诗歌的节奏感,而节奏是诗歌这种文体的特点之一;原来第三层次的朗读:明背景,读出诗人的愉快心情”改为结合诗句体会诗人的情感,在诗歌创设的情境中反复朗读,读出情感。把原来的看图片后现象,用“我仿佛看到了……,我仿佛听到了……”的句式表达自己的想象,修改为老师读诗歌学生想象,因为学生看了图画就有先入为主的印象,会制约他们的想象,学生的想象就会受到束缚。
后两句(三、四句)的学习变为学生自主学习、朗读、感悟,在想象中感受诗歌的美,加入了用《对韵歌》体会诗歌的两两相对,也就是对偶的修辞,这是绝句的特点之一。
为了给学生呈现一种完整的图画感,把看图背诵放到最后。删去了原来的课堂拓展到其它描写春天的诗歌,改为让学生总结学习古诗的方法。
这样一来原来的设计几乎全部被推翻了,这个思路调整好已经是23日午夜00:06分,而24日上午第三节就要讲课,虽然没有十足的把握,但是我心里觉得这个思路的设计还是比较符合我的想法,但呈现结果是未知的。此时我心里却有了一种宁静,好像终于尘埃落定,找到了突破瓶颈的光明!
第二天当我把我的想法告诉同办公室的军朋时,她说:“赵老师,你这样太冒险了。”我知道军朋说的是事实,可是我还是想按照新的设计上课。我的搭档,史飞艳说:“你这重新设计,明天要讲了呀,天!”我笑了笑说:“没事,到时候硬着头皮也得上完一节!”
23日,凑课下时间重新整理课件,但下午班里发生了点小事故,想试试课的想法也被事故淹没了。我想不试不试吧,也好,至少自己不会没有新鲜感,新鲜感会带给我更多的挑战和激情!
23日晚上我想得把教学流程烂熟于心,就把设计思路、课件重新整理了一下,想想每个环节间的衔接,怎样导入更能让二年级的孩子感兴趣,而且导入又能够引出古诗教学。再次熟悉板书,(板书也全改了)练习画画,可是画来画去都不满意,看看时间又到了下一日,收工休息,为了第二天能有充沛的精力。
24日上午一早赶到第二实验小学,第一节快下课时,我的本家妹妹香伟带我到二二班教室,我看到那些活泼可爱的孩子们,心里原有的担心放下了,一个小游戏下来,孩子们的热情高涨起来,下课时围着我,他们的热情和纯真让我感到了一种踏实,这个班的孩子真热情,很不错!
终于到了第三节,或许是因为太投入竟忘记了看时间,手腕上的表丝毫没有起作用,同事们的提醒也没注意。这节课超时了,我有点遗憾!有几个地方我都感觉到了明显的漏洞和不足,比如识字写字教学先把字归类再学习更清晰突出;《对韵歌》应该出示到课件上;自己一些语言表述的不够简洁……虽然小,但是不够完整,我告诉自己细节不可忽视,否则可能会影响大局。
带着这样的遗憾,聆听李慧香老师的点评,的确像李老师所说:诗歌教学者的语言一定要美,抑扬顿挫,不能只是情感饱满;细节不可忽视,比如导入时两种向学生问好的方法有什么作用;对学生的点评要准确到位,笼统地点评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当个别学生对五言绝句不够明白时应该举例说明,根据李老师的指点和自己的反思,我要重新润色这节课,尽量让它趋向圆满,我知道课堂教学永远是缺憾的艺术,我们不能避免但可以减少缺憾!
后来我打电话给刘校长交流这节课,说了这节课,刘校长说这节课设计得很有想法,抓住了诗歌教学的根本,而且环环相扣螺旋上升,最终让学生在读中学在读中悟!我说我挺遗憾的,有的地方不该失误,刘校长宽慰我说失误未必就是坏事,这能让我们成长!听了刘校长的话我心里好多了了,我们的刘校长总是那么贴心!
《绝句》这节课真的很好地给我上了一课,在大家的帮助下我突破了原有的瓶颈,好像是诗人陆游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走着走着就有了意外的收获!这对我是一种锻炼和提高,这是一次有意义的成长,所以付出总会有收获,但是在付出时我们不要带着功利的心,否则很难达到自己想要到达的境地!
在这个生机勃勃的春天,我遇到了《绝句》,更遇到了许多有爱心的同事、老师,她们真诚的帮助让我很感动,非常感谢她们,在这个美丽的春天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