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父亲来电,让我回家去考公务员,我又拒绝了。
已经记不清是第几次了,他一定很气愤吧。怎么会有如此不听劝的女儿,以至于让他说出那样的话:“既然不想找一份稳定的工作,那还读那么多年书做什么。当年初中毕业后就应该直接去工作,还省事多了。”
我知道,这是父亲的气话,也是实话。
我们是农村家庭,小时候家里很穷,我记得上初二那年,父亲还是去亲戚家借了钱,才给我凑齐学费。好在学习成绩还算不错,常常能拿奖学金。初中毕业后,我考上了全市最好的高中,能免除学费,每月还有生活补贴,因此大大缓解了家里的经济压力。
在偏远的农村,经济和教育条件都很落后,同村的孩子大都是上完初中就去大城市打工了。而我因为学习成绩好,父亲和母亲也感到自豪,即使家里没钱,他们也要竭尽全力,供我读完高中,考上大学。
父亲希望我大学毕业后,能找到一份体面的工作,有编制,有退休工资,这样就可以摆脱农民的命运,下半辈子都不用愁了。父亲相信,我一定能做到的,因为我从小就是他们的骄傲。
而现在,毕业两年了,我依旧留在大学所在的城市打拼。父亲数次明里暗里地劝我回去,考公务员,考教师编制,都被我拒绝了。我说我不要那种一眼望到头的生活,我要自己去闯,去创造更多的可能性,去过自己想要的人生。
我问父亲:“难道读那么多年书,就是为了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吗?”他说对呀,否则读书有什么用,白费了那么多年,还是那么多钱。
不可否认,父亲的思想代表了绝大多数农村父母的心声。他们一辈子都在家务农,一年四季就围绕着一亩三分地转。春天要种水稻,种玉米;夏天要冒着38度的高温去给水稻灌水,打农药;夏末秋初,要开始收割了,他们挑着扁担,一遍又一遍地从田地里搬回玉米和稻谷,把其反复晾晒,等到彻底晾干的时候,再搬进仓库里储藏起来。由于长期暴晒,常常到了这个时候,父亲们的皮肤就变得黝黑,脱皮,腰和肩膀会累得直不起来;冬天的时候,他们可以轻松一些了,但要知道,农民的活是忙不完的,他们依旧早出晚归,种菜,砍柴,喂猪,放牛......
一辈子的辛劳,父亲已经过够了。在他有限的认知里,认为公务员、人民教师这样的工作就是享福,工资高,有退休金,工作轻松,不用日晒雨淋。这是他们知道的最稳定,最体面的工作了。
写到这里,突然发现自己屡次拒绝父亲让回家工作的请求,真是挺不孝的。他又何尝不是为了我好呢?我那辛苦了一辈子的老父亲啊,就是希望我可以活得轻松一些,不用再受苦。我是自私的,不愿意为了让父母放心,去选择他们认为最好的工作。
在我看来,读书到底是为了什么呢?为什么我会排斥当老师呢?
我们都读过作家龙应台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她在给孩子的信中写到:“孩子,我要求你用功读书,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我所追求的,不过是做自己喜欢的工作,按自己选择的方式去生活。
要说上学这么多年,对我来说有什么意义,那就是让我知道了人生还有更多的可能性。及时初中毕业后就去工作,我依旧能养活自己。就像同村的很多女孩子那样,去工厂,在流水线上工作,公司包吃包住,每年过年回来的时候都打扮得很时髦,拿着先进的电子产品,活得轻松自在。工作几年后,找个对象,然后结婚生子,做个家庭主妇,或者继续打工,这样也挺好的,如果我真的喜欢的话。最害怕的是,到了那个时候,即使是我不喜欢这样的生活,也没有能力,更不知道要怎么去改变它。
我看到一个来自知乎的高赞回答是这么写的:我们常说只是改变命运,实则是只是改变了你对世界的认知,对每一件事的态度。当我们遇到选择的时候,努力可以让我们有更多选择,而知识却能让我们更好的理解每一项选择的意味。
我们上学,获取知识,不仅仅是为了考取高分,有好的学历,而是在这一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我们的认知和思维,塑造独立人格。书读的多了,眼界变得更加开阔,我们会意识到人生还有更多的可能性,并且有能力对自己的选择负责。如果喜欢,我可以去工厂打工,可以考公务员,可以去学校当老师。如果喜欢,我也可以在学校旁边卖煎饼果子,可以在天桥上给手机贴膜。我不会因为别人异样的眼光就改变自己的选择,因为我知道了,人生的路终究是要靠自己去走的。
每个人都只有一辈子,没有返回键,也没有重播键,所以又有谁不想过着衣食无忧,稳定又体面的生活呢?但前提是,你做的事情得是自己喜欢的啊,就像喜欢一个人一样,三毛说:“如果我不喜欢,百万富翁也不嫁,如果我喜欢,千万富翁也嫁。”只要喜欢了,带着热情去工作,那么无论是朝九晚五,还是浪迹天涯,都是最好的选择。
借用女神江一燕的一句话:我的全部野心,就是自由的生活。
如果不是读了那么多年书,我可能没有勇气去选择自己想要的。
网友评论